><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本草古今论

属性:本草之始, 于神农,药止三百六十品。此乃开天之圣人,与天地为一体,实能探造化
之精
,穷万物之理,字字精确,非若后人推测而知之者。故对症施治,其应若响。仲景诸方之药
,悉本此书。药品不多,而神明变化,已无病不治矣。迨其后,药味日多,至隐弘景倍之,
而为七百二十品。后世日增一日。凡华夷之奇草逸品,试而有效,医家皆取而用之,肛有成
书。至明・李时珍,增皆取而用之,代有成书。至明・李时珍,增益唐慎微《证类本草》为
《纲目》,考其异同,辨其真伪,原其生产,集诸家之说,而本草更大备。此药味由少而多
之故也。至其功用,则亦后人试验而知之,故其所治之病益广。然皆不若《神农本草》之纯
正真确。故宋人有云∶用神农之品无不效,而弘景所增已不甚效,若后世所增之药则万有不
足凭者。至其诠释,大半皆视古方用此药医某病,则增注之。或古方治某病,其药不止一品,
而误以方中此药为专治此病者有之。更有己意推测而知者。又或偶愈一病,实非此药之功,
而强着其效者。种种难信。至张洁古、李东垣辈,以某药专派入某经,则更穿凿矣,共详在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篇。故论本草,必以神农为本,而他说则必审择而从之。更必验之于病
而后信。又必考古方中所曾用者,用可采取,余则只可于单方外治之法用之。又有后世所谓
之奇药,或出于深山穷谷,或出于殊方异域,前世所未尝有者,后人用之,往往有奇效。此
乃偏方异气之所钟,造物之机,久而愈泄,能治古方所不能治之奇病。博物君子,亦宜识之
,以广见闻,此又在本草之外者矣。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药性变迁论

属性: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根据方施用,竟有应与不应,
其故
何哉?盖有数端焉∶一则地气之殊也。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其本生之土,故
气浓而力全;以后传种他方,则地气移而力薄矣。一则种类之异也。凡物之种类不一,古人
所采,必至贵之种。后世相传,必择其易于繁衍者而种之,未必皆种之至贵者。物虽非伪,
而种则殊矣。一则天生与人力之异也。当时所采,皆生于山谷之中,元气未泄,故得气独浓
。今皆人功种植,既非山谷之真气,又加灌溉之功,则性平淡而薄劣矣。一则名实之讹也。
当时药不市卖,皆医者自取而备之。迨其后,有不常用之品,后人欲得而用之,寻求采访,
或误以他物充之,或以别种代之。又肆中未备,以近似者欺人取利,此药遂失其真矣。其变
迁之因,实非一端。药性既殊,即审病极真,处方极当,奈其药非当时之药,即效亦不可必
矣。今之医者,惟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
治真病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药性专长论

属性:药之治病,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如性热能治寒,性燥能治湿。芳香则通气,滋润则
生津
,此可解者也。如同一发散也,而桂枝则散太阳之邪,柴胡则散少阳之邪。同一滋阴也,而
麦冬则滋肺之阴,生地则滋肾之阴。同一解毒也,而雄黄则解蛇虫之毒,甘草则解饮食之毒
,已有不可尽解者。至如鳖甲之消痞块,使君子之杀蛔虫,赤小豆之消肤肿,蕤仁生服不眠
,熟服多眠,白鹤花之不腐肉而腐骨,则万不可解者。此乃药性之专长,即所谓单方秘方也
。然人只知不可解者之为专长,而不知常用药之中,亦各有专长之功。后人或不知之,而不
能用,或日用而忽焉,皆不能尽收药之功效者也。知医者,当广集奇方,深明药理,然后奇
症当前,皆有治法,变化不穷。当年神农着《本草》之时,既不能睹形而即识其性,又不可
每药历试而知,竟能深识其功能,而所投必效,岂非与造化相为默契,而非后人思虑之所能
及者乎?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煎药法论

属性: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
,况
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其法载于古方之末者,种种各殊。如麻黄汤,先煎麻黄去沫,
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而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以
助药力,又一法也。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以甘澜水先煎茯苓。如五苓散,则以白饮和
服,服后又当多饮暖水。小建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饴糖。大柴胡汤,则先煎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