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渣而后纳饴糖。大柴胡汤,则煎减半,去渣再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煎药成而后纳
大黄。其煎之多寡,或煎水减半,或十分煎去二三分,或止煎一二十沸,煎药之法,不可胜
者,皆各有意义。大者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
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故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盖病家之
常服药者,或尚能根据法为之;其粗鲁贫苦之家,安能如法制度,所以病难愈也。若今之医者
,亦不能知之矣,况病家乎?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服药法论

属性: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
不可
不知也。如发散之剂,欲驱风寒出之于外,必热服,而暖覆其体,令药气行于荣卫,热气周
遍,挟风寒而从汗解。若半温而饮之,仍当风坐立,或公寂然安卧,则药留肠胃,不能得汗
,风寒无暗消之理,而荣气反为风药所伤矣。能利之药,欲其化积滞而达之于下也,必空腹
顿服,使药性鼓动,推其垢浊从大便解。若与饮食杂投,则新旧混杂,而药气与食物相乱,
则气性不专,而食积愈顽矣。故《伤寒论》等书,服药之法,宜热宜温,宜凉宜冷,宜缓宜
急,宜多宜少,宜早宜晚,宜饱宜饥,更有宜汤不宜散,宜散不宜丸,宜膏不宜圆。其轻重
大小,上下表里,治法各有当。此皆一定之至理,深思其义,必其得于心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医必备药论

属性:古之医者,所用之药皆自备之。《内经》云∶司气备物,则无遗主矣。当时韩康卖药,
非卖
药也,即治病也。韩语公《进学解》云∶牛溲、马渤、败鼓之皮,俱收并蓄,特用无遗,医
师之良也。今北方人称医者为卖药先生,则医者之自备药可知。自宋以后,渐有写方不备药
之医,其药皆取之肆中,今则举世皆然。夫卖药者不知医,犹之可也。乃行医者竟不知药,
则药之是非真伪,全然不同,医者与药不相谋,方即不误,而药之误多矣。又古圣人之治病
,惟感冒之疾,则以煎剂为主,余者皆用丸散为多。其丸散,有非一时所能合者。倘有急迫
之疾,必须丸散,俟丸散合就,而人已死矣。又有一病只须一丸而愈,合药不可只合一丸。
若使病家为一人而合一料,则一丸之外,皆为无用。惟医家合之,留待当用者用之,不终弃
也。又有不常用,不易得之药,储之数年,难遇一用,药肆之中,因无人问,则亦不备。惟
医者自蓄之,乃可待不时之需耳。至于外科所用之煎方,不过通散营卫耳。若护心托毒,全
赖各种丸散之力,其药皆贵重难得。及锻炼之物,修合非一二日之功,而所费又大,亦不得
为一人只合一二丸。若外治之围药、涂药、升药、降药,护肌腐肉,止血行瘀,定痛煞痒,
提脓呼毒,生肉生皮,续筋连骨;又有薰蒸烙灸,吊洗点 等药,种种各异,更复每症不同
,皆非一时所得备,尤必须平时预合。乃今之医者,既不知其方,亦不讲其法;又资本以蓄
药料,偶遇一大症,内科则一煎方之外,更无别方;外科则膏药之外,更无余药。即有之,
亦惟取极贱极易得之一二味,以为应酬之具,则安能使极危、极险、极奇、极恶之症,令
起死回生乎?故药者,医家不可不全备者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乩方论

属性:世有书符请仙而求方者,其所书之方,固有极浅、极陋、极不典,而不能治病且误人者
;亦
有极高、极古、极奇、极稳,以之治病而神效者。其仙或托名吕纯阳,或托名张仲景。其方
亦宛然纯阳、仲景之遗法。此其事甚奇,然亦有理焉。夫乩者,机也。人心之感召,无所不
通,既庆心于求治,则必又能治病之鬼神应之。虽非真纯阳、仲景,必先世之明于医理,不
遇于时而死者,其向导一时不散,游行于天地之间,因感而至,以显其能,而其人病适当愈
,则获遇之,此亦有其理也。其方未必尽效,然皆必有意义,反不若世之时医,用相反之药
以害人。惟决死生之处,不肯凿凿言之,此则天机不轻泄之故也。至于不通不典之方,则秘
持乩之术不工,或病家之心不诚,非真乩方也。



<目录>卷上\方药

<篇名>热药误人最烈论

属性:凡药之误人,虽不中病,非与病相反者,不能杀人。即与病相反,药性平和者,不能杀
人。
与病相反,性又不平和,而用药甚轻,不能杀人。性既相反,药剂又重,其方中有几味中病
者,或有几味能解此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