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全唐诗》十三"长"作"玄"。
  ②《全唐诗》二十"欲"作"拟"。

  六七、乐天诗言作鲊
  吴中作鲊,多用龙溪池中莲叶包为之,后数日取食,此瓶中气味特妙。乐天诗:"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尊。"①盖昔人已有此法也。(《丛话》后十三)

  ----------------
  ①案此《桥亭卯饮诗》。《全唐诗》十七"尊"作"瓶"。

  六八、乐天诗述唐官制
  唐制:谏议大夫班给事中上,中书舍人班又次之,然自外人为谏议者,岁满始迁给事中,给事中岁满始迁舍人,盖以下为进,故有上坡下坡之说。乐天《赠丁①给事诗》所谓:"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薇天。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看鞭。"虽以为戏,亦当时实事也。(《丛话》前十三)

  ----------------
  ①案《全唐诗》十六"丁"当作"于"。

  六九、贺遂亮韩思彦赠答诗
  《国史补》载贺遂亮《赠韩思彦诗》云:"意气百年内,平生相①知心。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君子重名义,直道冠衣簪。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落霞静霜景,坠叶下疏林。若上南山岸,希访北山岑。"世多传诵之。予读《大唐新话》,②乃并得思彦《答诗》云:"古人一言重,常③谓百年轻。今日投欢会,顾盼尽平生。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累日同游处,良宵款素诚。霜飘知柳膬④。雪冒觉松贞。愿言何所道,幸保岁寒名。"其词亦自闲雅可喜。大抵唐之文物,盛于开元以前,故二人虽不以诗称,而终不凡也。(《丛话》后十六、《竹庄》十三)

  ----------------
  ①《竹庄》"相知"作"一寸"。
  ②《竹庄》"话"作"语"。
  ③《竹庄》"常"作"尝"。
  ④《竹庄》"膬"作"脆"。

  七○、晏元献题阏伯庙诗
  南京高辛庙制度甚雄,世传太祖龙潜时,尝以木杯珓占己名位,自小官以渐数之,至极品皆不应,忽曰:"过是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契。至今父老犹能言之。晏元献为留守日,尝以诗题庙中曰:"炎宋肇英主,①初九方潜鳞。尝因②著蔡占,来决天地屯。庚庚③大横兆,謦咳如有闻。"盖纪此也。(《丛话》后十九)

  案:此事亦见叶梦得《石林燕语》,王明清《挥麈后录》一。

  ----------------
  ①《挥麈后录》"主"作"祖"。
  ②《挥麈后录》"因"作"用"。
  ③《挥麈后录》下"庚"字作"契"。

  七一、太宗赐探花诗
  〔唐〕①故事,〔进士朝集,尝择榜中最年少者为〕②探花郎,〔宋〕③熙宁中始罢之。太平兴国三年,〔胡秘监旦榜,〕④冯〔文懿〕⑤拯为探花,是岁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诗赐之曰:"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⑥始唐于礼部发榜,故座主门生之礼特盛,主司因得窃市私恩。本朝稍欲革其弊,即⑦更廷试。前一岁,吕文穆蒙正为状头,始赐以诗,盖示以优宠之意。至是复赐文懿,然状头诗迄今时有,探花郎⑧后无继者,惟文懿一人而已。此科举之盛事也。(《丛话》后十九、《总龟》后一、《历代》五十三)

  案:戴埴《鼠璞》云:"《蔡宽夫诗话》亦言期集择少年为探花,是杏园赏花之会,使少年者探之,本非贵重之称,今以称鼎魁,不知何义。"

  ----------------
  ①《历代》有"唐"字。
  ②《历代》无此数语。
  ③《历代》有"宋"字。
  ④《历代》无此语。
  ⑤《历代》无此二字。
  ⑥《历代》引至此。
  ⑦《总龟》"即"作"既"。
  ⑧《总龟》"郎"作"诗"。

  七二、王元之谪滁州时诗
  国初州郡设官尚少,小郡不过四五员,复多武弁,故非雄藩都会,仕者率少官况。王元之自掖垣谪滁州,尝以诗寄旧僚云:"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不夸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闻者颇怜之。然元之在滁阳,四方文士持文就谒者甚众。①有郑褒者最知名,留数月而去,元之为买马办装,后有劾其亏贯直者,太宗览之曰:"是能却李继迁事例者。"元之尝草继迁制,继迁送润笔数倍于常,而以面签书送元之却之不受故也。(《丛话》后十九)

  ----------------
  ①《诗林》四引至此。

  七三、张乖崖诗
  乖崖少喜任侠,学击剑,尤乐闻神仙事,〔为举子时,常从陈希夷欲分华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