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陆四家七言。诸大篇日吟讽之,自得其解。

  问:又曰“每句之间亦必平仄均匀,读之始响亮”。古诗既异于律,其用平仄之法于无定式之中,亦有定式否?

  答:无论古律正体抝体,皆有天然音节,所谓籁也。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明,何李边徐王李辈亦然。袁中郎之流便不了了矣。

  问:《唐贤三昧集》所以不登李杜,原序中亦有说。究未了然。

  答:王介甫昔选唐百家诗,不入杜李韩三家,以篇目繁多,集又单行故耳。

  问:宋诗不如唐者,或以气厚薄分耶?

  答:唐人主情,故名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此其所以不及,非闗厚薄。

  问:宋诗多言理,唐人不然。岂不言理而理自在其中欤?

  答:昔人论诗曰: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宋人惟程邵朱诸子为诗好说理,在诗家谓之旁门,朱较胜。

  问:昔人论七言长古作法“曰分段。曰过段。曰突兀。曰用字贯。曰讃叹。曰再起。曰归题。曰送尾”,此不易之式否?

  答:此等语皆教初学之法,要令知章法耳。神龙行空,云雾灭没,鳞鬛隠现,岂令人测其首尾哉。

  问:有以“尖、岔”二字评锺、谭、王、李者,何如?

  答:王李自是大方家。锺谭余分闰位,何足比拟。然后人评之者有言“王李以矜气作之。锺谭以昏气出之”。亦是定论。

  问:诗中用典故,死事何以活用

  答:昔,董侍御玉虬文骥,外迁陇右道,龚端毅公鼎孶礼部尚书及予辈赋诗送之。董亦有诗留别,起句云“官程西北去,河水东南流”。初以为常语,徐乃悟其用魏主“此水东流而朕西上”之语,叹其用事之妙。此所谓活用也。

  问:锺嵘诗品云“吟咏性情,何贵用事”,白乐天则谓“文字须雕藻两三字,文采不得全直,致恐伤鄙朴”,二说孰是?

  答:仲伟所举古诗如“高台多悲风、明月照积雪、清晨登陇首”,皆书即目,羌无故实,而妙絶千古。若乐天云云,亦是而其自为诗,却多鄙朴,特其风味佳,故虽云“元轻白俗”,而终传于后耳。

  问:有谓诗“不假修饰”,苦思者陈去非不以为然,引“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髪生”等句为证。二说宜何从?

  答:苦思自不可少,然人各有能有不能,要各随其性之所近,不可强同如所谓“诗檄用枚皋,典册用相如”。又,“潘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夕赋潇湘”及所谓“挥豪对客曹能始,帘阁焚香尹子求”,皆未可以此分优劣也。

  问:范徳机谓“律诗第一聨为起,第二聨为承,第三聨为转,第四聨为合”。又曰“起承转合四字施之絶句则可,施之律诗则未尽然”。似乎自相矛盾。

  答:起承转合章法皆是如此,不必拘定第几聨第几句也。律絶分别亦未前闻。

  问:作律诗忌用唐以后事。其信然与?

  答:自何李李王以来不肯用唐以后事,似不必拘泥。然“六朝以前事用之即多古雅,唐宋以下便不尽尔”,此理亦不可解。总之,唐宋以后事须择其尤雅者用之,如刘后村七律专用本朝事,直是恶道。

  问:孟襄阳诗昔人称其格韵双絶。敢问格与韵之别。

  答:格谓品格,韵谓风神。

  问:少陵诗以经中全句为诗,如《病橘》云“虽多亦奚为”、《遣闷》云“致逺思”,恐泥。又如“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之句,在少陵无可无不可,或且叹为妙絶。苦效不休,恐易流于腐。何如?

  答:以庄易等语入诗,始谢康乐。昔东坡先生冩杜诗至“致逺思恐泥”句停笔,语人曰“此不足乐”。故前辈谓“诗用史语易,用经语难”,若丹青二句,笔势排宕,亦自不觉耳。

  问:罗隠诗“云中鸡犬刘安过,月下笙歌焬帝归”,人谓之见鬼诗,然与?

  答:二句最劣,此虽谑语,亦定论也。

  问:诗有平仄字,一句纯用而音节自谐者如“桃花梨花参差间,有客有客字子美”,此遵何法?

  答:五平五仄体,自昔有之,颇近游戏。

  问:右承《鹿柴》、《木兰柴》诸絶,自极淡逺,不知移向他题亦可用否?

  答:摩诘诗如叅曹洞禅,不犯正位,须叅活句,然钝根人学渠不得。

  问:荆公谓汉人语仍以汉人语对用,异代则不类此。定式否?

  答:在大家无所不可,非定式,亦非确论也。如以左氏国语、檀弓国策语对汉人语何不可之有?推之魏晋巳下皆然。古人又谓“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差有理。

  问:诗中用古人及数目,病其过多。若偶一用之亦谓之“点鬼簿、算博士”耶?

  答: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