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别字霄宾。男二人,长诏,次囗(讠乃)。”

《四库提要》:“《东观余论》三卷,宋黄伯思撰。”

楼钥《跋东观余论》:“欧阳公《集古录》、赵德甫《金石录》,考订甚工,然犹未免差误。惟云林之书为尽善。”又云:“以云林之美才,又仕于洛,多见故家名帖。及居馆阁,尽见太清楼所藏异书。尝自言曰:考校往古事迹,先须熟读强记,遇事加之精审,决无疏略。”

《东观余论跋章草鸡林纸卷后》:“政和丁酉岁五月二十一日,于丹阳城南第暴旧书,得此鸡林小纸,已为人以郑卫辞书盈轴矣。纸背尚可作字,因以索靖体书章草《急就》一卷,藏于家,庶几颜文忠牒背书稿旧事云。”

张萱《疑耀》:“长睿得鸡林小纸一卷,书章草《急就》,余尝疑之。幸获校秘阁书籍,每见宋板书多以官府文牒翻其背以印行,如治平《类篇》一部四十卷,皆元符二年及崇宁五年公私文牒笺启之故纸也。其纸极坚厚,背面光泽如一,故可两用。若今之纸不能也。”



四三、董逌彦远

辕固口授无章句,人间安得齐诗故。

但看坐上快征瓜,便识广川九经库。

《困学纪闻》:“董彦远《除正字谢启》,叙字学涉猎该洽。”阎注:“彦远名逌,东平人。即撰《广川书跋》十卷、《画跋》六卷者。”翁元圻注:“王明清《玉照新志》载宋齐愈狱牍,称司业董逌在坐,则靖康末官司业也。丁特起《孤臣泣血录》记其受张邦昌伪命,则人品殊可议。”

《直斋书录解题》:“《广川藏书志》二十六卷,徽猷阁待制董逌彦远撰。以其家藏书,考其本末而为之。论说及于诸子而止。”又:“《广川家训》三十卷,中书舍人董弅令升述其父逌之学。”又:“《广川诗故》四十卷,董逌撰。其说兼取三家,谓《齐诗》尚存,《韩诗》虽缺,犹可参考。案:逌《藏书志》有《齐诗》六卷。逌自言隋唐已亡,不知今所传何所从来。或疑后世依托为之,然则安得便以为《齐诗》尚存也。”又:“班固《艺文志》论阴阳家者流出于羲和之官,所载二十一家之书,皆不存。隋唐以来,子部遂阙阴阳一家。至董逌《藏书志》,始以星占五行书为阴阳类。”昌炽案:《广川藏书志》已佚,惟赖陈氏书得以考见崖略云。

《挥麈前录》:“蔡居安食瓜,令坐上征瓜事,坐客不敢尽言,居安所征为优。校书郎董彦远连征数事,皆所未闻。识者谓彦远必不能久于内,后数日果补外。”



四四、方渐

书簏随身度岭遥,万梅花送一封轺。

寒灯不照重衾卧,依旧鸡鸣警早朝。

《澹生堂藏书约》:“方渐知梅州,所至以书自随。积至数千卷,皆手自窜定。就寝不解衣,林光朝质之,答曰:‘解衣拥衾,会有所检讨,则怀安就寝矣。’增四壁为阁,以藏其书,榜曰富文。”

昌炽案:渐与林光朝同时。光朝,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及第,年已五十。又尝从尹焞学,则亦靖康、绍兴间人也。



四五、东平朱氏

袖里零丁已十年,家山回首黍离边。

异时倘遂冬郎愿,喜见香奁第一篇。

周紫芝《朱氏藏书目序》:“文林郎朱君轩,世居大梁,其祖官东平,因徙居焉。虏人犯顺,东平陷殁,君方以事在江南,遂与其家不相闻,今既十年矣。一日,与仆言,为之出涕。且曰:吾家藏书万卷在东平,今所存惟书目。因出以示仆,皆其祖朝议君所藏。自《五经》、诸子、百氏之书,皆手校善本。其余异书小说,皆所未尝知名。秦汉以来,至于有唐,文人才士,类书家集,犹数千卷。呜呼!可谓富矣哉。君因俾余序而藏之。余诘其所以序之之意,曰:‘吾祖以善人称于乡里,子孙决不至于中绝。吾有季弟,离东平时睥十五,今有二十有五六岁矣。有幼子未能胜衣,而眉目伟秀,薿薿如成人。使其不死,今亦年可二十余。万有一吾书不为灰烬,犹幸其复存,他日可为吾家旧物。子其为我记之。’余闻其言,为之怆然,而告之曰:‘事有兴衰,物有成坏,此理之常,所不可逃者。今子家虽堕虏,而身犹能抱遗书之总目,念家世之勤劳,以幸朝廷克复境土,再有中原。尚能保其所藏,以不失中朝贤士大夫之家。则其志固亦可嘉矣。昔韩偓著《香奁》,昭宗之乱,散失不全,而韩囗(日韦)得其第一篇,偓自述以为可喜。他时使君得其全书,则其为嘉当何如哉。子姑俟之毋躁。’”昌炽案:朱轩之祖,名字无考,据轩所述,在靖康兵火以前,故与方渐同次南渡之前,汴京之末。



四六、吴与可权 吴秘 莆田李氏、刘氏

青盖传言入洛阳,文思缣帛变帷囊。

惟余海上无诸地,不共中原熸靖康。

《直斋书录解题》:“《吴氏书目》一卷,奉议郎漳浦吴与可权家藏。闽中不经兵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湿,苦蠹损。”又:“《藏六堂书目》一卷,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