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心安处是天理,小人心不安处是天理。
老聃容貌若愚,不如夫子温良恭俭让远矣。
孔门惟曾子为大孝,孔子独称闵子骞者,以其处变甚难也。
「人者,人地之心」。子路此语,令读者每一自思,汗流浃背。
人行善则伐,得善则尖,不善则虽知而复行。惟颜子无伐也,弗失也,未尝复行也,吾师乎。
闻誉虑无其或无,闻毁虑或其有,是为己之学。
陈布衣云,人于此学,若真知之,则行在其中矣。」请转一语曰.人于此学若真行之,则知在

中矣」。
良知,知也。良能,行也。王阳明只讲良知,是教人有始无终,有内无外.
天道在人,人道在心。人者天之都会,故心曰天君。
尽性.只是与天为一体。
教,所以敬天而尊圣也。
天理如人之血脉,一息中断,则血脉漓矣。
敬者,镜也。有垢则镜昏,有欲则敬乱。
求诚,以圣人为法,求圣,以赤子为法。
修身如修屋,一处不密,一处便漏。
心无日月之明,志无雷霆之奋,不可与言学。
理明而天地在眉睫,况万物乎。
损有余,益不足,平天下之能事。
湛甘泉云.学以救偏也」。如其不偏,何俟讲学?故学者,大公之道也。夫子忧学之不讲,
夫讲有不必同。不必同,所以求其同也,然后义理生焉。如彼二磨,其齿不齐,然后粟米出焉。
讲学宜深明此意.
圣贤之言,理一分殊,会而通之,皆可逢原。读三愆,而知知言之学也,读三戒,而知
养气之学也,颉三畏.而知诚意之学也,读九思,而知正心之学也;读三变,面知修身之学也;
读三复,而知齐家之学也。
读三重,而知治国平天下之学也。善读书者又于此七章,知致知格物之学矣。
孔门之学先求仁,仁从何求乎?仁者,无私之谓,心安而理得之谓。一事无私,则一事之
心安而理得
也。终身热私,则终身之心安而理得也。生熟之分,天渊之判耳。求仁者亦求之无私焉,而
心安理得矣。
孙锺元先生云,贤智之士,驱而归禅,亦气运使然。」城哉,是言也。迩来学者,以佛书
为内典,以禅谙为性命之学,其明验矣。
世间有一种人,因圣贤说理,句句道尽,不得不翻案见奇,另立门户,重发新论,名曰
「羽翼圣贤」,实则叛离经传,名口「提出头脑」,实则添出枝叶。
先儒谓静坐便是善学。愚谓「静坐非主敬也」。主敬则不覩不闻是静,造次颠沛亦是静。
孝廉失之谬,辟署失之诡,限年失之同,九品叩失之徇,清议失之伪,铨选失之杂。用
人之雌,从古然矣。
读书不达世务,真是腐儒,读书不体圣言,真是呆汉。常把自己说得好话一一自问:你
既不行,谁教你说出来?
讲学格公,叮厌者五:借孔孟而资穿凿,一也;置五经、四书而讲通书,太极,二也,
出意见小而立宗门.三也,尚新奇之论,而蹈禅机,四也;辨难多而躬行少,五也。
湛甘泉有杨子折衷一卷.辨慈湖为禅详矣,不狮整庵也。余観慈湖云.言即不言,不言
即言,知即不知,不知即知」。又云.r动即静,静即动」。又云.大学分身心为流毒.孟子分志
气性为多疵,老子
致虚守静为人道」。噫,余已知慈湖之为慈湖矣。艳庵诋曰「猖狂」,甘泉辨共茅草,可谓有
功于圣门也夫。
有明讲学家有云「只贵眼明,不贵践履」者,有云「搬木得法是道」者、有「看童子捧
茶为道」者,有云无学无觉,莫棒莫喝」者?有云「断送死卞,可当人事」者,有云「换个手势」
者,有「解无善无恶,斯为至善」者,有「见案上有砚,几下有火,皆心」者,有说「心要放下」
者,有谓「心无一事为敬」者。诸如此类,曷可胜记?无怪乎开入辨驳之端也。
学之归宿,固未可豫定。惟志共必为此,不为彼。明白较量,固可一时而定。此所谓匹
夫不可夺志也。
人不忠信,一笑一啼,皆假相也,况文章事业乎。
问如何致曲,曰「孟子四端是纲,曲礼两篇是目」。
一言终身,以恕字约赐之多也。六言六蔽,以学字化由二偏也I
欲友天下之善士,须绝诗酒之滥交。
原宪四不行,希贤也;颇子四勿,希圣也,孔子四毋,希天也。
吾儒立论,从无处说到有处。如问鬼神,而曰「事人」。问死,而曰「知生」。问十世,
而曰「殷因夏礼、周因殷礼」。致知而曰「格物」之类,是也。若二氏,便从有处说到无处矣,说
之何益,
脉理方书,字字分明,而良医甚少。何也。口授之诀少也。天理人情,字字分明,而名
贤甚少.何
也>真躬行之力少也。
有不可知之天道,无不可知之人事。
好名是学者病,却是不学者药。
古人为善者自为善,不以为善而邀福。今人为恶者自为恶,不以不为恶而避祸。
贪者忌廉,未有廉而忌廉者也。诈者疑诚,未有诚而疑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