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之谴」,故附见四月末。又按:四月九日,大防等以旱乞罢,诏不允;二十一日,苏辙言所请不力,然则焘劾大防,必在四月也。五月二十六日,焘已迁吏书,苏辙代为中丞。当四月间攻大防者,必不止焘一人,台谏官皆与焉。此月八日以前,左谏议大夫刘安世言大防为台谏攻任永寿等,故特用邓温伯,欲因此以逐台谏,然则安世亦必有劾章,但未见其本耳。其它更须考详。大防明年五月九日又乞外任,焘已不在言职;八月十八日,遂出知郑州。)
  焘又言:「朋党起而国政倾,蒙蔽作而主听壅,强悍容而君道失。此三者,有天下之大患。自古人主莫不以为忧,而终少辨者,人臣莫不以为戒,而或自蹈之。此三者之患,臣恐未销于今日也,臣窃惧之。伏愿陛下持大公以照之,守至正以治之,每于政事之间,常加意以察其深微,使朋党不能快其谋,蒙蔽不能行其私,强悍知惧而自戢。然则主威可立而国势以强,中士无幸进朋邪之心,正臣有不懈匪躬之节。事系安危,乞留宸念。」贴黄:「臣备位耳目之官,怀欲言之志而不尽,致陛下有所不知,则非所以上广聪明,与朋党蒙蔽之罪无以异,是负圣恩也。臣今日之言,诚有深旨,伏乞留神省察,如在位尚不知惧,犹须他日面论,臣死不敢隐也。」(焘论朋党,不得其时,必当吕大防、刘挚理会吏额房之际,今附之四月末。)
  焘又言:「秩俸之厚,所以崇贤能,养廉隅。至于衰末仓猝之际,或议刻削,助其不给,故唐德宗屡因兵难,不得已而为贞元之事,陆贽为翰林学士,争之不得,明年兵罢,贽且为相,更议增百官俸,以掩前失。夫艰难仓猝之间,国用不足,岂暇顾朝廷大体?然贤相知其大者,犹以为不可,盖所以养士君子,固宜礼意隆厚也。今朝廷财用虽屈,其伤财蠹国之实,不在百官俸廪,况所得毫发细微,不足以少助费。当此清明之时,蹈彼衰末之迹,彼从权以要一时之利,固已陋矣,此着令以为常行之法,岂不悖哉!士大夫深为朝廷惜之。合此议未定之时,宜一切罢去,以全国体。」(焘论减俸,不得其时,更附四月末,俟更检详。)
  注  释
  【一】乞行别草诏书「草」原作「章」,据阁本、活字本及下文改。
  【二】应雨泽未足处人户合催理系官欠负「负」原作「户」,据宋会要食货五九之四、六八之一一四改。
  【三】昭宣使「昭」原作「招」。按:宋无「招宣使」而有昭宣使,为宦官迁转之阶,亦有外官为昭宣使者,见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此处「招」显为「昭」之误,故改。
  【四】醴泉观「观」字原脱,据本书本卷丁酉条及宋会要职官六之五二补。
  【五】或由储贰「由」原作「有」,据阁本及尽言集卷一三论邓温伯差除不当改。
  【六】为宗庙社稷永远之虑「虑」原作「应」,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七】昔唐太宗之朝「朝」原作「庙」,据阁本、活字本及同上书改。
  【八】此尧舜禹汤之所以为圣人也「舜禹」二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九】臣近四次论奏邓温伯差除不当「四」原作「日」,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至今未奉指挥「至」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一】藩邸给事之人尚在外职者「外」字原脱,据本书卷五九景德二年正月甲寅条及同上书补。
  【一二】李荣按:上引本书作「李继荣」。下同。
  【一三】尤重学士「尤」原作「犹」,据尽言集卷一三论邓温伯差除不当改。
  【一四】近日苏颂是也「近日」二字原脱,据同上书补。按:苏颂于本年三月壬申自翰林学士承旨除尚书左丞,见宋史卷二一二宰辅表。
  【一五】止由吕大防留身荐引「由」原作「有」,据阁本及上引尽言集改。
  【一六】固在熙宁元丰间「在」原作「任」,据阁本改。
  【一七】张元芳阁本、活字本均作「张元方」。
  【一八】秋种未入「入」原作「久」,据阁本及栾城集卷四一为旱乞罢五月朔朝会札子改。
  【一九】昭宣使惠州刺史入内押班冯宗道「昭」原作「招」,据宋会要礼三三之一三改。
  【二○】诏常特与假承务郎外「外」字原脱,据阁本补。
  【二一】诏除秘书省正字太学博士大理寺官外「诏」字原脱,据宋会要选举二三之五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四十二
卷四百四十二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五年五月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四十二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五年(庚午,1090)
  全  文
  五月丙寅,诏:「陕西、河东地界近已定议,以知颍昌府【一】、观文殿学士范纯仁知延安府,知延安府、枢密直学士、中大夫赵焑为端明殿学士,仍迁太中大夫、知太原府,特赐银绢各一千匹两。」
  御史中丞梁焘言:「臣窃闻除范纯仁知延安府。延安府为极边,密制羌境,虽从来遴择帅臣,而近未有以旧相临之者。一旦忽命纯仁,窃恐事体太重,非所以尊严国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