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之力以支泾原。既而环庆兵不至,刘昌祚与姚麟率本路蕃汉兵五万独出,离贼界堪哥平十五里,遇贼三万余觽扼磨脐隘口不得进,诸将欲舍而东出韦州与环庆合,昌祚曰:「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且为客利速战,古今所闻,公等去此,自度能免乎?」乃谋分军度胡卢河夺隘,牌手当前,神臂弓次之,弩又次之【一八】,选锋马在后。谕觽以立功者三倍熙河之赏,觽驩甚,响震山谷。昌祚既挟两牌先登,弓弩继前,与贼统军国母弟梁大王战,自午至申,贼小却,我军乘之,贼遂大败,追奔二十里。斩获大首领鲊啰卧沙、监军使梁格嵬等十五级,小首领二百十九级,擒首领统军侄吃多理等二十二人,斩二千四百六十级,获伪铜印一,自是我军通行无所碍。转运副使叶康直、判官张大宁皆随军,谓昌祚曰:「观公临危持论【一九】,词气不愤,可以立朝为天子争臣,非特善于将兵也。」(此据张舜民所为刘昌祚墓铭并实录本传增修。新纪载泾原总管刘昌祚大败夏人于磨口□移隘在己卯日,旧纪于丙子日书刘昌祚败夏人于磨□隘,斩首领二百十九级,获首虏二千七百级。)
  注  释
  【一】兀卒「兀」原作「元」,据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九论元昊不可称吾祖札子改。
  【二】万四百二十一口「百」,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种谔建议大举作「千」。
  【三】看详祠礿尝蒸之名「看」字原脱,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七八详定郊庙礼文补。
  【四】故许慎以品物少多文词为祠「慎」原作「谨」,据同上书改。
  【五】朝廷已遣使就按矣「已」字原脱,据阁本补。
  【六】皆四十程「程」原作「里」,据宋会要蕃夷四之一九、宋史卷四九○拂菻传改。
  【七】灼昌城宋会要蕃夷四之一九作「约昌城」。
  【八】每岁惟夏秋两得俸「两」原作「雨」,据阁本及同上书、宋史卷四九○拂菻传改。
  【九】土屋无瓦「土」原作「上」,据同上二书改。
  【一○】祭地以地从「地」原作「祀」,据阁本改。
  【一一】并令户部陈岁之所贡「令」原作「合」,据阁本、活字本改。
  【一二】故礼有隆杀「隆」原作「降」,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七八详定郊庙礼文改。
  【一三】凡天神地□「神地」两字原倒,据同上书乙正。
  【一四】四类亦如之「亦如之」三字原脱,据阁本及周礼小宗伯、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九详定郊庙礼文补。
  【一五】尚书左丞(阙即右丞)「左」原作「右」,「右」原作「左」,据阁本及同上书、宋会要礼一之三一改。
  【一六】侍郎受币受爵「受爵」二字原脱,据同上二书补。
  【一七】十月二日乃自白草平西行「十」下原衍「二」字,据本书本卷乙卯条及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种谔建议大举删。
  【一八】弩又次之「弩」原作「努」,据阁本改。
  【一九】观公临危持论「持」原作「特」,据阁本及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种谔建议大举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百十八
卷三百十八
  起讫时间 起神宗元丰四年十月丙寅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八
  帝  号 宋神宗
  年  号 元丰四年(辛酉,1081)
  全  文
  冬十月丙寅,鄜延路转运使李稷乞支锦袍、银带。诏三司给锦袍二千领,见管银带尽数给之;三司仍广计置,常令有备。
  种谔言:「捕获西界伪枢密院都案官麻女吃多革,熟知兴、灵等州道路、粮窖处所,及十二监军司所管兵数。已补借职,军前驱使。」
  是日,王中正领兵渡无定河,循水而行,地多湿沙,人畜往往陷不得出。暮至横山下神堆驿,而种谔亦领兵至,两营相距才数里。初,谔奏乞不受中正节制,会谔有米脂之功,上许之。翼日诏书至,(翼日,丁卯,十四日也。)谔不复见中正,引兵先趋夏州。时河东夫闻鄜延夫言,此去绥德城甚近,两日中亡归者二千余人,转运判官庄公岳、赵咸等斩之不能禁。(御集十月二十一日云:据王中正奏,一行大军于十月十三日午时,已与鄜延军马至德靖镇七里平会合讫,一行人马粮食并足,前去夏州止四十里,见议进程事。记闻称神堆驿,御集称德靖镇,恐系一地两名,当考证归一。记闻称人夫逃亡者二千余,御集十一月一日称约二万,盖御集指其入塞时数也。)
  高遵裕初领兵出界,由环州洪德寨、白马川路进讨。(此据张舜民南迁录,乃十月十三日丙寅也。)
  丁卯,上批:「河东路以转运司措置乖方,百姓方有倒垂之急,赵□差敕可速发遣。」
  先是,梓州路转运司言:「准朝旨相度知资州王公仪奏移钤辖司于本州岛,乞升军额,置通判,又增公使钱如遂州,为便。」从之。于是林广言:「梓夔路钤辖司欲乞依旧止于遂州安置,戎、泸州遇有谍报夷事入,急递飞申转运、钤辖司同议处置,贼势稍大,即钤辖领兵往赴,就近照应。」又从之。(转运司乞如王公仪奏乃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