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王吴本作「一时」,与魏书刑罚志、册府元龟卷六一五合,应据改。
「唐永徽二年萧龄之受智远等金银奴婢上怒令于朝堂中处置」。刊本「置」讹「尽」,据册府元龟改。
  锦按:各本均作「尽」,与唐会要卷三九合。旧唐书唐临传、册府元龟卷六一六作「置」。两通。
    卷一百六十八刑六
「系蹄在足则猛兽绝其蹯」。刊本「蹯」讹「蟠」,今改。
  锦按: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讹「蟠」。北宋本作「蹯」,是。
    卷一百七十一州郡一
「自东西魏之后」注「文宣天保七年」。刊本「保」讹「宝」,据北齐书改。
  锦按:傅校本、明刻本、朝鲜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讹「宝」。考证据北齐书文宣纪改作「保」,是。
「隋文帝开皇三年」注「以州治人名则因循职事同于郡守」。刊本「职」讹「识」,据文献通考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识」,明抄本及文献通考卷三一五作「职」,是。明刻本、朝鲜本、王吴本此卷后两页脱文甚多,无从比勘。
    卷一百七十三州郡三
「京兆府武功」注「周后稷封于斄即此斄音台」。刊本「斄」讹「●」,今改。
  锦按:傅校本、明刻本、朝鲜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讹「●」。史记周本纪索隐、太平寰宇记卷二七作「斄」,是,应据改。
「华州垂拱元年改为秦州」。刊本「秦」讹「泰」,据唐书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作「泰」,误;局本据考证改「秦」,更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朝鲜本作「太」,与元和郡县志卷二合,应据改。考证云「据唐书改」,而旧唐书地理志一亦作「太」,不作「秦」。
「宁州罗川」注「黄帝葬处」。刊本「处」讹「虞」,今改。
  锦按:殿本讹「虞」。明刻本、朝鲜本、王吴本、局本作「处」。
「原州百泉」注「今县有弹筝峡」。刊本「筝」讹「」,据北史改。
  锦按:各本均讹「」。考证改「筝」是,元和郡县志卷三、太平寰宇记卷三三均作「筝」。
「绥州炀帝置雕阴郡」。刊本「郡」讹「都」,据隋书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均讹「都」。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朝鲜本作「郡」,与隋书地理志上合。
    卷一百七十五州郡五
「商州上洛」注「即今七盘十二绕」。刊本「绕」讹「」,据监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傅校本、明刻本、朝鲜本、王吴本作「绕」,与汉书王莽传中师古注合。
    卷一百七十七州郡七
「均州郧乡」注「古麇国地」。刊本「麇」讹「麋」,据左传改。
  锦按:各本均讹「麋」。考证据左传文公十一年改「麇」是也。
    卷一百七十八州郡八
「古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注「言禹夹行此山之右入河逆上也」。刊本「上」讹「山」,据左传、尚书传改。
  锦按:各本均讹「山」。考证据尚书禹贡伪孔传改作「上」,是。「左传」二字,盖误衍。
「卫州黎阳」注「有大伾山」。刊本「伾」讹「坯」,据禹贡改。
  锦按: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讹「坯」。北宋本作「岯」,禹贡作「伾」,字通,应从通典古本改字。
「幽州」注「山海经有幽都山」。刊本「有」讹「百」,「山」讹「去」,据监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有幽都山」,是。殿本、局本讹作「百幽都出」。考证校语有误,「山讹去」应作「山讹出」。
    卷一百八十州郡十
「齐州丰齐」注「汉荏县」。刊本「荏」讹「山茌」,据汉书删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作「山荏」,无作「山茌」者。「山」字衍,当据汉书地理志上删。「荏」汉书作「茬」,宜从宋祁说改作「茌」。
「密州成阳国地」。刊本「成」讹「城」,据汉书改。
  锦按:各本均作「城」,与汉书地理志下合。考证谓汉书作「成」,误。
「兖州」注「今郡理乃北境也」。刊本「北」讹「非」,今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递修本、明抄本、明刻本、殿本、局本均作「非」,是也。王吴本作「其」,考证作「北」,皆妄改。杜佑谓兖州本在济水大河之间,因济水发源为名,今兖州所辖在其南,非其境也。
    卷一百八十一州郡十一
「濠州」注「禹所娶会涂山侯国」。刊本「娶」讹「聚」,据汉书改。
  锦按:各本均作「聚会」,「聚」是「娶」之讹,「会」字误衍。应据汉书地理志上应劭注改删。考证「会」字漏校,云「据汉书改」,亦未确。
    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
「沔州」注「曹公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刊本「聘」讹「躬」,据魏志改。
  锦按:各本「聘」均讹「躬」,考证据三国志文聘传改是也。
「潭州长沙」注「古青阳地秦始皇时荆王献青阳以西即此地也」。刊本「青」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