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以無礙法界。而為其體。若辨次第。以肉眼見生受苦。次以天眼了知其心。次別知根境。次引入如實。次令得佛力。次尋光而見。次同歸寂滅。後等同法界。餘如別章。
  △三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眼。
  △二耳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耳。
  然眼等六根。由得解脫神通無上故。令見聞嗅觸等。皆自在故。總就行辨。此門亦即釋名分中。聞持如來大法雨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讚歎聲斷除貪愛聞毀呰聲斷除瞋恚。
  上二離順離違。
  聞說二乘不著不求聞菩薩道歡喜踊躍。
  此二棄小欣大。
  聞地獄等謂苦難處(至)知彼皆是無常之法。
  此二愍苦厭樂。
  聞有讚歎諸佛功德(至)發心修行願到彼岸。
  此二滿果圓因。
  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至)而恒不捨化眾生事。
  後二了俗同真。悲智俱運。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至)無上大智慧耳。
  △三鼻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鼻。
  嗅行香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諸臭物不以為臭(至)非香非臭安住於捨。
  上四聞香體。俱舍有四。總名為香。一好香謂沉檀香。二惡香謂葱薤等。三等香。四不等香。謂於前二增益依身。名為等香。損減依身。名不等香。故亦不離好惡。今此中俱聞。聞其上二。更無別體。非香非臭。對前成三。謂如柴炭等。
  若聞眾生衣服臥具(至)皆知彼過去所行之行。
  此三聞香表用。瑜伽中上二界既無。鼻舌二識亦無。香味二塵語其無麤。此聞有頂香者。明其聞細。菩薩力故。又有頂言。餘處多明是色究竟。準晉經中。聞非想香。則有頂言。亦是三有之頂。既有通果之色。亦有通果之香。
  若聞諸聲聞布施持戒(至)亦不廢捨諸菩薩行。
  後三聞出世人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至)無量無邊清淨鼻。
  △四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
  演法味故。下三為成六根。非顯三業。三業前已有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至)開闡大乘助道舌。
  前五約辨顯德。後五約用。
  徧覆十方虗空舌(至)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
  降四魔。魔即天魔。生即蘊魔。死及煩惱。文中皆具。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至)覆徧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五身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
  隨行成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至)示現一切眾生身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
  △六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
  上一總明。餘九別顯。
  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至)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無上意。
  △三有四門。明四儀動止行。初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
  動遊行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至)令速轉還故。
  轉還者。轉有漏定。還無漏故。
  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至)不斷生死相續故。
  不斷生死者。若斷生死。非真涅槃故。
  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有來無去行。
  △二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
  止息散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至)學成佛威儀故。
  前七自分住。後三勝進住。
  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
  △三坐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
  多時安處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至)於自他心得自在故。
  前四世坐以攝物。後六法坐以成德。
  師子坐能說法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