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蜜修學修慧(至)修示現修勤行匪懈。
  前八修因。後二修果。
  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
  △二修成勝緣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依託此十。能成就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至)十力境界成就佛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大智慧。
  △三明修行離過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
  別舉十過。總令遠離。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至)恨諸菩薩退失佛法。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
  △四有五門。明四地中行。分三。初門明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道。
  前三地寄同世間。有見等惑。猶如生食在腹四地寄同出世。對治清淨。能離彼生。謂離有行。得無生故。顯行純熟。離生澀故。廣如婆沙。今是彼清淨對治之因。故名為道。地經有十法明門。初是觀察眾生。今但廣斯一句。餘略不具。結云。不雜二乘者。以於下句雙行而修。故不同二乘見道離生矣。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出生般若(至)而不捨菩薩一切願行是為十。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至)則得菩薩決定法。
  △二明其清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法。
  上明能離。今顯所得。出世決定法故。故彼文云。得彼內法。生如來家。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決定於如來種族中(至)決定得預如來眾會。
  前五自分。後五勝進。
  決定能顯如來種性(至)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
  △四結。
  是為十。
  △三有三門。明對治修行增長。分二。先二門明修行增長。初門正明增長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
  從緣出生。即增長義。亦猶出息。增長其多。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至)知佛自在故。
  上二順人信法。
  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至)知業不失故。
  此二願智不虗。
  一切劫修行無厭足是出生佛法道(至)成熟眾生故。
  此二時處廣長。
  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至)徧一切虗空界故。
  此二無間普徧。
  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至)以一切善法資持故。
  後二勝行攝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
  △二顯立殊勝之名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
  由德行內增故。嘉名外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至)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
  上四從境立名。
  名為最勝薩埵(至)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
  此二約當體受名。上皆自利。
  名為無上薩埵(至)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
  此二利他。
  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
  通顯勝具二利故。上皆自分因名。
  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
  後一勝進果稱。上皆隨德立假名。故瑜伽四十六。明菩薩隨德假名。有十六種。初名菩提薩埵。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論十二。皆同此說。又商主天子經。五義立名。恐繁不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
  △二修行對治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
  地經寄位。廣明三十七品。今約實位。故增數顯十。皆為對治。並是正道。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道是菩薩道(至)出生智慧及方便故。
  上二并後一。名義皆不共。
  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
  三道則名義俱共。次六名共小乘。義唯實教。
  四行是菩薩道(至)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
  定根知三昧入出。
  六通是菩薩道(至)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
  天眼通見。死此生彼。
  天耳悉聞諸佛說法(至)普及一切無間斷故。
  於六念上。加念眾生。為大悲故。亦是廣七覺中。一念覺故。餘例此知。
  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