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縛若脫。有無一異等。斯邊皆離。不徧住著。故曰離邊。非見有邊。邊即中故。無邊無中。方住中道。
  出過一切文字言說。
  十總顯離言。上之九句寄言顯深。斯乃未盡菩提之奧。收歸性離。令亡言契之。
  △二印現萬機。即海印三昧。文三。初法。
  知一切眾生心念所行(至)悉知三世一切諸法。
  秪於一念知三世者。名一切智。
  △二喻。
  佛子譬如大海普能印現(至)是故共說以為大海。
  即舉海印。以喻菩提。無心頓現。
  △三合。
  諸佛菩提亦復如是(至)是故說名諸佛菩提。
  言無所現者。有其三義。一無心現故如海。二所現空故如像。三無別體故如水。與像不可分。異自體顯現。故名為覺。起信論云。諸佛如來離於見相。無所不徧。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自體顯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斯即無思顯照同體之境。為菩提相用。故上文云。於一切義。無所觀察。
  △三性相甚深。
  佛子諸佛菩提一切文字(至)但隨所應方便開示。
  性離言故。理圓言諞故。
  △四三輪平等。釋上總中於法平等。等諸法故。意輪等故。何所疑哉。文二。初別舉身等。有十三身。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得一切語言量等身。
  上六等事。
  得真如量等身得法界量等身得虗空界量等身。
  此三等理。
  得無礙界量等身。
  此一等於事理。事事二種無礙。
  得一切願量等身(至)得寂滅涅槃界量等身。
  後三等因果。略舉十三。結云無量。皆言量者。是所等之分量。皆言等者。即能等之三輪。等有二義。一者等彼事理之量。二者等彼事理之體。所以等者。彼諸理事。即我所證。能所冥合。彼尚即我。等之何難。是以聖人空洞無像。物無非我。會萬物以成己。
  △二類結顯多。
  佛子如所得身言語及心(至)無量無數清淨三輪。
  △五因果交徹。釋上無二。同一性故。文三。初標。
  佛子如來成正覺時(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
  八相之中。略舉其二。故云乃至。此文正同淨名之言。若彌勒得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一切眾生即菩提。彌勒示迷此旨。但謂理詰之言。不知真得菩提。實如所詰。又前章中。以我等彼。故徧同彼量。今明以彼等我。故全現我中。是知一性平等。反覆相成。此中之成。為理為事。若是事成。何以釋云。同一性故。若是理成。何以此云成正覺入涅槃耶。此是華嚴大節圓宗之義。不對諸宗。難以取解。然諸眾生若於人天位中觀之。具足人法二我。小乘唯是五蘊實法。大乘或說但心所現。或說幻有即空人法俱遣。或說唯如來藏具恒沙性德。故眾生即在纏法身。法身眾生。義一名異。猶據理說。更有說言。相本自盡。性本自現。不可說言。即佛不即佛等。若依此宗。舊來成竟。亦涅槃竟非約同體。此成即彼成。若爾何以現在眾生非即佛耶。若就眾生位看者。尚不能見。唯心即空。安見第六圓教中事。譬如有人迷東謂西。正執西故。若諸情頓破。則法界圓現。無不已成。猶彼悟人西處全東。若爾諸佛何以更化眾生。不如是知所以須化。如是化者。是究竟化。如是化者。無不化時。故下結云。大悲相續。救度眾生。隨門不同。種種有異。約成佛門。一切成也。又此眾生乃是像上之摸。令其去摸。自見己佛。亦見他成。如第十段。
  △二釋。
  皆同一性所謂無性。
  先總釋云。同一無性。故得現成。妄性本虗。生元是佛。真性巨得非今始成。故皆成也。次轉徵所無。
  無何等性。
  同菩提性。後釋所無。有十二句。前之四句通生及佛。次之四句唯約眾生。後四約佛。非獨要空。真有亦非妄有。真空以性融相。法界圓現。由此無性。說成正覺。又攝十二。總為六對。
  所謂無相性無盡性。
  一能相所相對。謂染相淨相。相待有故。念念之盡緣所盡故。煩惱永盡。本自盡故。
  無生性無滅性。
  二生滅對。約凡夫則本自不生。即涅槃相不復更滅。故約佛菩提。非始生故。何有滅耶。
  無我性無非我性。
  三我非我對。有緣無主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無眾生性無非眾生性。
  四緣非緣對。攬緣生故。緣尚不可得。
  無菩提性無法界性。
  五能所證對。能證菩提。因所證故。所證法界。由智顯故。
  無虗空性亦復無有成正覺性。
  六合不合對。虗空非合。因有顯故。所以性無。成覺是合。理智契合。即為緣起。故非有也。
  △三結。
  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得一切智大悲相續救度眾生。
  物物無性。故成種智。證斯同體。而起大悲。一得永常。故云相續。又秖由不知佛。證無性故。謂令知故。教化不絕。
  △六明體離虧盈。釋上無相。
  佛子譬如虗空一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