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德。亦是德殊。由於智故。文中分三。初蓮華表佛。總中略無。
  復次佛子譬如世界(至)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
  名出現者。表佛現故。而言大者。準五卷大悲經第三云。有千葉故。
  徧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光照十方。金色光也。
  時摩醘首羅淨居天等(至)有爾所佛出興于世。
  有爾所佛者。有千枚華。表千佛故。故劫名賢。賢善多故。餘多同此。
  △二風輪起處。
  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至)能成一切諸如意樹。
  即有力。遙持廣前第三建立風輪。
  △三結因有屬。
  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至)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二合三。初合蓮華表佛喻。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
  合上大水徧滿。
  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
  合生蓮華。謂不斷種性如華。表佛故。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合上光照十方。
  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
  合知佛當出。
  △二合風輪起處喻。
  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至)殊勝壽命無有窮盡。
  此十智光。次第合前。所成唯果德。能成通因果。又能成即實之權。所成唯差別之德。故下結云。一體等。
  △三合結因有屬三。初結因。
  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至)成就如來出現之法。
  即能成之智。合上一味之水。風輪不同。此輪由一節水減。一重輪生。如澄水垽。今推能成。由一味大悲故。
  △二結果。
  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至)出生種種智慧光明。
  即所成之大智。從一實智。隨權而生。合上風輪。有差別故。世界差別。
  △三結緣。由眾生異。合上眾生。善根不同。兼釋外疑。於中分三。初牒前正理。
  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
  一解脫味。即能成之水。水具二義。悲及解脫。二文影略。
  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
  種種功德。通能所二智。
  △二舉外疑情。
  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
  然感應之道。略有三義。一互相成。二互相奪。三緣成性空。而今眾生以緣奪因。純推佛力。失因緣義。
  △三如來為釋。
  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至)少分智慧無有是疑。
  上以因奪緣。一向言非。下為說正義。
  但以諸佛威德力故令諸眾生具佛功德。
  因緣相成。
  而佛如來無有分別。
  復有二義。一成上。因緣雖隨眾生。心無分別。二成第三義。了性空故。
  無成無壞。
  緣成故無成。無成故無壞。
  無有作者亦無作法。
  所成既空。何有能成。并能作者。及作法耶。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九四輪相依喻。況佛體用。依持之德。亦廣建立風之別義。文三。初喻二。初能持之風。
  復次佛子如依虗空(至)何等為四一名安住。
  一時持水。
  二名常住。
  多時不動。
  三名究竟。
  與劫齊量。
  四者堅固。
  體性堅密。俱舍論云。假使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奪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其量廣無數。厚十六洛叉。彼但有一。與此不同。
  △二四輪相依。
  此四風輪能持水輪(至)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
  準俱舍論。次上水輪厚八洛叉。洛叉億也。次上更有一重金輪。厚計三億二萬由旬。然其世界。或說三輪而得成就。謂風水金。或說五輪。下加虗空。上加大地。今欲稱法。合成四輪。地中含金。金亦地也。
  △二合二。初合能持四種風輪。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能持一切眾生善根。
  有配四攝。義則少似。既合如來出現。則成太局。今謂通四。
  何等為四所謂普攝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
  一未信入者。以四攝法。普皆攝取。示以正理。
  建立正法令諸眾生皆生愛樂大智風輪。
  二已信受者。建立教法。
  守護一切眾生善根大智風輪。
  三已入法者。令其成行。
  是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界大智風輪。
  四已成行者。令其得果。
  是為四。
  △二合四輪相依。
  佛子諸佛世尊大慈救護(至)依大方便善巧。
  一慈悲合地。能厚載故。
  大方便善巧依如來出現。
  二方便合水。曲隨器故。
  如來出現依無礙慧光明。
  三出現合風。力能持故。
  無礙慧光明無有所依。
  四無礙合空。如空無礙故。故淨名云。其無礙慧。無若干故。文雖但取。展轉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