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會普光明及祇洹重閣次第。又別難可會通。又此中間後更有果問故。彼佛心地即後如來地等。非十頂也。有云。僧祇品答。以準瓔珞。等覺別有頂位。以因位窮終。今僧祇中說十大數。數中之極。故云十頂。彼問雖十答有多數。對上定通。亦非其類。故不可也。有云。壽量品答彼中十重佛土。皆上為下頂。極至賢首佛剎。名為十頂。又佛名第二詺此十一世界。為上首故。但舉此初後十一。即顯過百萬阿僧祇世界壽量之數。此為標首。首即頂故。然復彼無別問。似有少理。但標此十界。將為問端。對十地等。甚不相例。今謂新舊梵本俱無忍。問答中即有。故知彼忍即此頂也。言十頂者。因位終極。十定十通皆等覺位。十忍居後。又得頂名。問中約位終極。故名為頂。答據法門忍受。以智印定。故云忍也。非位終極。不具十忍。非有十忍。不極因位。二文更顯。故十忍品末云。通達此忍門。成就無礙智。超過一切眾。轉於無上輪等。既言超過。即是頂義。亦猶四善根中。忍頂法門。義相類故。不爾。忍無別問。空答何為。設欲成十。應脫十信。十信雖未成位。亦隨法界。修廣大行。德用殊勝。別一會答。應有問故。若將十忍已下四品。共答頂問。於理無失。俱是等覺之終極故。
  △二二十句問所成果。全同初會文二。初內德成滿。
  及說如來地如來境界(至)如來自在如來無礙。
  如來神力。前會名佛加持。即神力加持故。神通約外用無壅。神力約內有幹能。離世間品。各有十事。其相自別。言無礙者。謂如來所作無能障礙。上文名為。無能攝取。義皆同也。
  △二體用顯若。
  如來眼如來耳(至)如來知慧如來最勝。
  辨才是語業。智慧是意業。最勝是身業。準前會中。唯欠佛光明之一句。餘如前釋。其所答文亦如前引出現不思議相海品說。但前總會。故引此文。所引之文正答。今問說者宜重引之。
  △三末後一句。結以正請。
  願佛世尊亦為我說。
  彼佛既爾。此亦例然。請同彼說。故致亦言。
  △第三說分。於中通下六會。答此所問。準問答長。分科亦為三分。一此初三品答所依果問。二問明已下答所修因問。三從不思議品下答所成果問。其平等因果因乃果。中之因。果乃此果之用。故屬果收。此品分二。先如來現相。答由其念請故。又如來證窮故。後文殊言說答。伴助主故。假言顯故。今初分二。初佛現神通。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各隨其類為現神通。
  知心念者。領念請也。現神通者。示相答也。各隨類者。有其三義。一隨疑者。所宜異故。謂或示色令見。以聲令聞。冥資令曉。皆是現通。以法界身。圓明頓現也。二隨疑者。流類別故。三隨疑者。所疑異故。謂若疑十信。即見如來足輪。放光周乎法界等。若疑十住。則見如來足指。放光百剎塵外。菩薩集等。如放光一事既爾。餘相皆然。故知初會現相。徧於九會。此會現通。通於一分。結集隨義。編之作次耳。故下三會皆有不起覺樹之言。
  △第二眾海雲集。即現相答初十句問。光現佛剎答佛剎問。剎有金色。等是剎莊。嚴既以金成。亦答剎體。彼剎菩薩亦剎莊嚴菩薩大寶以為嚴故。亦剎清淨。純淨佛剎唯菩薩故。淨修梵行。是剎成就淨土行故。亦剎清淨所修淨故。此上已答五句。依問兼答。五句正報土各有佛。及見如來坐蓮華藏。是答佛住。現通放光是答威德。名不動智等是答法性。見佛轉法輪是答說法。佛成正覺是答菩提。文雖在下。義皆此具。光明覺現即此現故。十方眾集即為十段。一一方內。文各有八。一遠近。二土名。三佛號。四上首。五眷屬。六詣佛。七到已致敬。八化座安坐。去此遠近皆十剎塵數者。前會為說所信因果深廣故。須遠集華藏之外。十方剎海。今為說於生解因果。漸漸增修故。但集娑婆鄰次之剎。信行最劣故。復云。十後後漸增至法界品。還集剎海。初不云一。直云十者。表無盡故。要剎塵者。比餘勝故。為有所表。故分階級。非初信等。不是通方。故結及證成。十方齊說。又隨迷名外。悟處名來。而實佛土。本無遠近。土皆名色者。表信麤現故。亦表顯然可生信故。佛號同智者。有信無智。增無明故。信中之智。本覺犯故。主同名首者。梵云室利。一名四實。一首。二勝。三吉祥。四德。是以譯者前後不同。今通用之。以信為首。攝諸位故。次第行中。信最勝故。甚難得故。於生死中。創發信心。為吉祥故。信能增長智功德等。一切德故。此十菩薩同表信門故。皆名室利。各隨一門。達一切法。故復有差。次文當釋。亦有傳云。梵云室利。此云吉祥。室利云首。亦是一理。眷屬皆十剎塵者。表一一行攝無盡德。皆詣佛者。有歸向故。餘如前會。又下菩薩名等。皆是表法。菩薩表所行之行。本剎表所證之理。佛名表所得之智。
  今初東方文有八事。
  現神通已東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遠近)有世界名金色。
  土名謂心性無染。與緣成器。為自體故。
  佛號不動智。
  佛名謂本智如空。離覺所覺。湛然不動。動即是妄。非曰智故。又縱成佛果。不異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