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藏

  夫真實之理。證成法身炤用之功。作為報土諸佛之本。因既爾。諸祖之洪範亦然。五部分宗。萬派之精藍碁布。一燈分燄。十方之法席鱗差。又華嚴經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昔靈山會上世尊以青蓮目瞬示四眾。無能領其密意。惟大迦葉獨領解佛旨。經云。佛告大迦葉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與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又臨涅槃告阿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告優婆離言。一切戒律汝當奉持。付大迦葉偈云。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於是大迦葉持佛袈裟。於雞足山中入寂滅定。待慈氏下生兩手分付。

  佛法藏帶

  夫三乘教外。諸祖別傳。萬象之中逈然獨露。纖塵未泯阻隔關山。擬議差殊。千生萬劫。三賢未曉。十聖那知。截斷眾流。如何湊泊。聖人曲成萬物而不己。刻雕眾形而無功。而況如來藏乎。所謂藏者。該括三世過現未來。諸佛法藏。其間有大小乘。小乘為聲聞緣覺。大乘諸菩薩。於中支分為八。謂三藏五乘。其三藏謂經.律.論。五乘謂聲聞.緣覺.菩薩而兼攝人.天。然則教分名數。依根所立。而不離一乘。法華經曰。於一乘道分別說三。又曰。尚無二乘。何況有三。又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此名依根立權。如華嚴說如來藏。以法界為體。如來藏無前後際。無成壞法。無修證位。絕對待義。所以文殊偈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聖人說了義不了義並是依根安立。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辨。三藏五乘各有宗旨。於一乘論圓頓半滿並是權立。唯華嚴一經以法界為體量。佛與眾生同一體性。本無修證。本無得失。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

  理貫帶

  夫聲色不到。語路難詮。今古歷然。從來無間。以言顯道。曲為今時。竪拂揚眉。周遮示誨。天然上士豈受提撕。中下之機鈎頭取則。投機不妙。過在何人。更或躊躇。轉加鈍置。理貫帶者。理即正位也。其正位中而無一法。空同實際。其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事貫帶

  夫日月炤臨不到。天地覆載不著。刼火壞時彼常安。萬物泯時全體露。隨緣不變。處閙常寧。一道恩光。阿誰無分。華嚴經云。剎說眾生說。三世國土一時說。

  理事縱橫帶

  夫觸目是道。佛事門中絕跡。無私通貫。實際圓融。事理運用雙行。器量堪任。隨機赴感。門風露布。各在當人。建立宗乘。強生枝節。出門問路。指東劃西。歷刼頑嚚。如何扣發。

  屈曲垂帶

  夫垂者聖人垂機接物也。屈曲者脫珍御服著弊垢衣也。同安云。權掛垢衣云是佛。却裝珍御復名誰。珍御名不出世。垢衣名出世。僧問石門徹和尚。雲光法師為甚麼却作牛去。徹云。陋巷不騎金色馬。回途却著破襴衫。聖人成佛後却為菩薩。導利眾生。是名不住無為。不盡有為矣。文殊師利問維摩詰云。菩薩云何通達佛道。摩詰云。菩薩行於非道。是名通達佛道。

  妙叶兼帶

  汝州風穴和尚示眾云。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莫自拘於小節。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殼迷封。縱饒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勸汝諸人應是從前依他作解。明昧兩岐。凡聖疑情一時掃却。直教箇箇如師子兒哮吼一聲。壁立萬仞。誰敢正眼覷著。覷著則瞎却渠眼。

  金鍼雙鎻帶

  夫雞足分燈之後。少林傳芳以來。各闡玄風。互興佛事。若憑言詮為據。斷滅法門。更成造作。修功平沉。先聖頭頭顯露。物物明真。不用躊躇。直截便道。

  平懷常實帶

  洛浦和尚示眾云。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汝諸人道。任從天下樂忻忻。我獨不肯。何故。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綱擬趣霄漢以何期。尋常向汝諸人道。須於旨外明機。莫向言中取則。所以道。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僧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如達平常心是道。見山即是山。見水即是水。信手拈來艸。無可無不可。設使風來樹動。水長船高。春生夏長。秋収冬藏。有何差異。但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邊方寧靜君臣道合。豈在麒麟出見。鳳皇來儀。方顯祥瑞哉。但得理歸。其道事乃平實。無聖可求。無凡可捨。內外平懷。泯然自盡。所以諸聖語言不離世諦。隨順世間。會則途中受用。不會則世諦流布。
  師云。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也。更有一帶諸人還見麼。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却請出來說看。說得相應。則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也見不親切。說不相應。但依吾語言以為己解。則名謗法。無有是處。諸人到此合作麼生。眾皆罔措。師遂叱散。
  論曰。浮山立九帶。統明佛禪宗教義之大綱格。謂是佛之禪宗教義。依主釋也。謂正法眼藏帶。彰世尊教外別傳付囑大龜氏之源。始及付囑阿難.優波離傳持教律之源始也。佛法藏帶。明佛一代所說三藏五乘並是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