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皆信佛道。复云。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由多智之者妄构其说。国内耆旧。前王之所尊礼者。并从废弃。
  达磨知已。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其二宗胜者。非不聪辨。而无宿因。时六宗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言已。各至达磨所作礼问讯。
  宗胜曰。自惟浅薄。敢惮请行。
  达磨曰。汝虽辨慧。道力未全。
  宗胜疑云。此师恐我见王。作大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制焉。
  既而赞至王所。广说法要。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王与之往返询诘。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当伏何人。
  达磨知宗胜欲堕处。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行。波罗提承禀旨命。乃至殿前。默然而住。
  时王方诘问宗胜。忽见波罗提前至。王问曰。是邪是正。
  答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宗胜即从摈逐。
  波罗提曰。王若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
  王怒问曰。何者是佛。
  答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答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答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今不见之。
  答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
  答曰。王若作用。众诸皆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遣处出现。
  答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愿为我说。
  波罗提遂说偈曰。
  在胎为身  处世名人  在眼曰见  有耳曰闻
  在鼻辨香  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遍现俱该沙界  收接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

  王闻偈已。悔谢前非。
  宗胜既被斥逐。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不能御叹。生亦奚颜。言讫。自投崖谷。俄有一神人捧承之。置于岩石。神人说偈告宗胜曰。
  师寿于百岁  八十而造次  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见诸贤等  未尝生珍敬  四五修功德
  其心未恬静  聪明轻慢故  而获致于此
  得王不敬者  当感果知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其智  诸圣悉在心  如来亦复尔

  宗胜闻偈忻然。即于岩间安坐。时异见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辨。当师何人。
  答曰。我所出家师者。即是王叔菩提达磨。
  王闻师名。惊骇久之。遂来近臣。特加迎请。达磨随使至宫。为王忏悔。寻诏宗胜还归本国。大臣奏曰。宗胜被谪。身殒高崖。
  师曰。宗胜甚健。宴息岩间。但遣使召。
  王即禀教。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曰。深愧王意。誓处岩泉。达磨王叔。六众之师。愿王敬仰。以福皇基。
  师谓王曰。汝如宗胜来否。
  王曰。未知。
  师曰。再命可已。
  有顷。使还。果如师语。师遂辞王曰。汝善修德。不乃疾兴。经七日。遂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如无瘳。亟发使告师曰。王之疾甚。殆至弥留。愿叔慈悲。远来轸救。
  师至王所。慰问其疾。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波罗提久受国恩。亦来问疾。波罗提曰。此王今至大渐。当生何道。
  达磨曰。若人临终。头冷足暖者。当堕地狱。头足俱冷.心胸偏暖者。生于人道。眼暖余冷者。当生天上。唯腹间暖.余处冷者。生鬼趣中。此名候五蕴法。汝宜志之。今此王身。顶冷暖足。决入泥犁。
  波罗提曰。当何施为。令免苦报。
  师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云。愿罪消灭。如是三说。王即有间。
  师念震旦缘熟。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赴缘。非我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象驾早还。王即具大舟。躬率臣僚。送至海壖。
  既达南海。广州刺史萧昂表奏。武帝即遣使诏赴京师。十月一日。至金陵。车驾为之出郊。遂延居别殿。
  寺志公修高座寺。谓寺主灵观曰。名灵观否。
  答曰。凡情不测。
  志公曰。从西有大乘菩萨今入国中。非久而出。听吾谶曰。
  仰睹两扇  低腰捻钩  九鸟射尽  唯有一头
  至即不至  要假须刀  逢龙不住  遇水即逃

  灵观闻已。默而志之。
  达摩在王宫。帝问。自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师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无功德。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