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答。一相分為所量。見分為能量。自證為量果。二見分為所量。自證為能量。證自證為量果。三自證為所量。證自證為能量。所量即量果。四證自證為所量。自證為能量。所量即量果。
  問果位者。
  答。二師不同。初師唯約親緣為理。果但六重。謂加相分為所量。內二分為能量。二重通前因四。即成六重。
  問。甞聞云已得者親得。親得者影得。內二因中不曾緣相。果位始緣。何名親緣為理也。
  答。今內二分所緣之相。本是一識之相分故。不須重變影像緣之。故緣見緣相。
  問。後師通親疎理。
  答。約自不自緣。進退復二。初依三緣三。共有九重。復依三緣四。有十二重。
  問九重者。
  答。依內三分。緣餘三分。謂見緣相。見緣自證。見緣證自證。此是依一緣三也。又自證緣相。緣見。緣證自證。此是依二緣三也。又證自證緣相。緣見緣自證。此是依三緣三也。故有九重。
  問。依三緣四。
  答。加內三分。自緣自三。搭前九重。為十二重。
  問。此量果義。唯爾數邪。
  答。此約分分說遍知義。故唯爾數。若約法法說遍知者。乃有無數。
  問。如何無數。
  答。無量諸法。皆所量故。何非無數。
  問。何謂相分。不為能量。
  答。相分理無能緣用故。
  問。何理無用。
  答。相唯境分。非心分故。現山河等。初無緣慮。
  問。何為見分。不為量果。
  答見通比非。不得為果。
  問。非量全謬。可不為果。比量無謬。何非量果。
  答。既然比度。不親證知。何得為果。是故現得為比果。比不為現果也。
  問。因見通比非。不得為量果。果見唯現量。應得為量果。
  答。因見類故。唯緣用故。非證用故。不得為果。
  問。寧知見分無證用也。
  答。內二立證名。此唯名為見。見者緣慮義。證者證解義。佛見雖現。非證解故。不為量果。
  問。依三緣四之家。內三自緣。應刀自割。指端自觸。焉有此理也。
  答。前不云乎。親得者影得。既變影緣。自知非自割。

  四變句義

  問。四變句義。
  答。謂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為四變句。
  問。共中共者。
  答。如人類中無主山河。招。種。變。用。四義共故。名共中共。
  問。共中不共。
  答。有主田宅。他雖共變。不得共用。
  問何以故。
  答。不得為主。用不勝故。名共中不共。
  問。不共中共。
  答。浮塵根是。自識親依。他亦踈用。此義名為不共中共。
  問。不共中不共。
  答。即勝義根。唯自識依。非他依用。
  問。共中共者。且如多人。共變一山。我山非彼。各自唯識。一處多山。何不相礙。
  答。招種變用。四義既共。故一處似一。各不相礙。
  問招等義。
  答。共業招。共種生。共變。共用。名四義共。
  問。其多人山。共在一處。各不相礙。喻如何者。使信得及。
  答。譬如多燈。共在一室。和雜似一。光各自遍。各自繫屬。仍不相礙。共中共境。如一燈光。
  問爭知各屬。
  答。如置多燈。人影亦多。
  問。何知各遍。
  答。除去一燈。餘光尚遍。無不遍處。故知各遍。各自繫屬。各不相礙。
  問。眾人一山。共業不礙。一人多山。何却相礙。
  答。雖一人境。多種別生。所以相礙。
  問。何以故。
  答。非共中共故。眾人一山。相似業招。隨順業轉。名共中共。故不相礙。
  問。多人共招。木之與石。何却相礙。
  答。互相礙者。但自心上木之與石。非自與他互相礙也。
  問此理趣。
  答。多人山等。雖在一處。仍各自人。見各自山。不互相見。
  問。何不互見。
  答。若互見者。心外取法。然各自山。各第八相。各八生時。各相隨生。各八滅時。各相隨滅。故不互見。三界唯心其義明矣。
  問。共中共相。實各自變。月藏何說一切共變。
  難月藏云。若如爾說。應凡與聖。互相變也。難聖變穢。假變不遮。若實變者。穢種已亡。如何變穢。難凡變淨。如何凡夫。見靈鷲山。仍是丘陵。即知凡夫不變淨境。
  又難月藏。若互變者應無壞却。常有變故。
  月藏質云。若不互變。劫初將壞。無有情時。誰人變器。正義答云。劫初如受胎。將壞如殘果。
  問。正義家既不互變。成壞胎殘。有情未生。是誰變也。
  答成壞之劫。受胎殘果。皆有情業。何須生已。方能變也。
  問。如一境應四心。天見寶嚴池。人見為清水。鬼見為猛火。魚見為窟宅。此等之類。當何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