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謂虗妄執我我所種。
  問。我是遍計。何得種也。
  答。因執蘊等為我之時熏蘊等種。名我執習氣。
  問。何義別立我執習氣。
  答。由我執種。能令自他有差別故。別立之也。
  問。有支習氣。
  答。謂招三界異熟業種。
  問有支名。
  答。隨善惡有所熏成種。令異熟果善惡趣別。名有支習氣。
  問。此三習氣於四緣中。是何緣也。
  答。名言習氣。是親因緣。我執有支是。增上緣。
  問有支業所招。可是增上緣我執相分種。親生本識見。應是親因緣。云何亦增上。
  答。令自他別故。成增上。
  問。泛說散布名言。及業種子。其猶何也。
  答。名言如散土。業種若泥團。
  問。法喻之理。
  答。水和散土。而作泥團。業招名言。而為業種。
  問。法喻之驗。
  答。泥團不散之際。水力能焉。異熟未萎已來。業力如是。
  問。三種業當何習氣。
  答。有支習氣。
  問。頌言二取習氣。三中當何。
  答。我執名言二習氣也。
  問。何名二取。
  答。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說名取。
  問。取者何義。
  答。取謂著義。

  惑業苦三

  問。生死相續。由惑業苦。何者名惑。
  答。發業潤生煩惱名惑。
  問。何名為業。
  答。能惑後有。名之為業。
  何者名苦。
  答。業所引生苦果名苦。
  問。惑業苦三。攝十二支。其相云何。
  答。頌云。愛取無明惑。行有二名業。除五餘七支。一一皆名苦。

  十二支名

  問。十二支名。
  答。謂無明等。
  問無明體。
  答行蘊中痴。
  問行支體。
  答。身語意思。
  問識支體。
  答。第八種識。
  問。名色支體。
  答。四蘊名名。色蘊名色。
  問六處體。
  答。謂內六處。即六根是。
  問觸支體。
  答。第八觸全。前六異熟。除第七觸。唯有覆故。
  問受支體。
  答。謂遍行受。
  問愛支體。
  答。謂三界貪。
  問取支體。
  答。通取煩惱。
  問有支體。
  答。取識等五。及行支種。
  問。何以故。
  答。愛取潤已。轉名有故。
  問。生支體。
  答。識等五現。
  問。老死支體。
  答。生支變滅。即老死支。
  問。十二支粗分幾類。
  答。略攝為四。一能引支。二所引支。三能生支。四所生支。
  問。能引支何。
  答。謂無明行。
  問所引支。
  答。識等五種。
  問。能所引義。
  答。無明發行。招識等五。是能引義。識等是彼所引發故。
  問能生支。
  答。謂愛取有。
  問。何謂能生。
  答。近當來生老死故。
  問所生支。
  答。謂生老死。是愛取有近所生故。
  問。生老死體。皆識等現。約何分二。
  答。謂從中有本有未衰。皆生支攝。衰變為老。命終為死。
  問。何故老死。不別立支。
  答。老無定老。附死立支。
  問。無定老之義。
  答。人畜類等。有夭亡者。天上無老。
  問。五衰相。豈非老耶。
  答。亦有無者。

  二種生死

  問。常言生死有差別否。
  答。有二。一分段。二變易。
  問。分段者何。
  答。謂諸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助緣勢力。所感三界麤異熟果。
  問。分段義。
  答。隨因緣力。壽命短長有定齊限。故名分段。
  問。變易者何。
  答。謂諸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助緣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
  問變易義。
  答。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異。緣云。改麤身為細質。易短壽作長年。
  問。既改麤為細。易短為長。何名生死。
  答。覺知勢盡名為死。入定還資謂之生。

  量果之義

  問。護法四分。約量果說。其義云何。
  答。心緣境時。須有所量。能量。量果。之行相故。如尺量物。有解數人。
  問。誰如物等。
  答。所量如物。能量。如尺。量果。如解數人。
  問。應示行相。
  答。第三疏鈔。解量果義。因果二位親疎合論。因四皆同。果位諸說。重數不定。
  問。請示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