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
  問。云何為慢。
  答。恃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
  問。云何生苦。
  答。謂若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
  問。慢有其幾。
  答。七體九類。
  問。七體者何。
  答。謂單。過。慢。增。邪。我。卑。
  問。云何單慢。
  答。於劣計己勝。於等計己等。稱境為單。不敬為慢。雖理本等。恃己評他。故為慢也。
  問。云何過慢。
  答。於勝計己等。於等計己勝。單加一等。故成過慢。
  問。云何慢過慢。
  答。於勝計己勝。單上加二。名慢過慢。
  問。何名增上。
  答。未得謂己有得。計劣為多。為增上慢。
  問。云何邪慢。
  答。自全無德。謂己有德。
  問。云何我慢。
  答。於自執我稱量高舉。
  問卑劣慢。
  答。謂於多勝。計己少劣。
  問。於勝計劣。此應是謙。何得成慢。
  答。如自恃云。汝雖勝我。終不汝敬。故是此慢。
  問。九類者何。
  答。謂於我勝。等。劣。有勝。等。劣。無勝。等。劣。於勝。等。劣下。計此九句。隨意配之。是何慢類。
  問。請示一途。
  答。如於勝。計我勝。是慢過慢類。於勝計我等。是過慢類。於勝計我劣。是卑慢類。
  問。更示於等。
  答。於等計我勝。過慢類。於等計我等。單慢類。
  問。再示於劣。
  答。於劣計我勝。單慢類。
  問。計有勝等。
  答。於勝計有勝。慢過慢類。於勝計有等。過慢類。於勝計有劣。卑慢類。於等計有勝。過慢類。於等計有等。單慢類。
  問。計無勝等。
  答。於勝計無勝。單慢類。於勝計無等。卑慢類。於勝計無劣。此有兩類。若下無劣計等。過慢類。若下無劣計勝。慢過慢類。若於等計無勝。單慢類。於等計無劣。此亦二類。若下無劣計等。單慢類。若無劣計勝。過慢類。
  問。於計二字。何屬自他。
  答。於字屬他。計字屬自。
  問。何以故。
  答。於猶向也。向他勝劣。計自勝劣故。倣此作法。自易見矣。
  問。云何為疑。
  答。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問障善品。
  答。謂猶豫者。善不生故。
  問。云何惡見。
  於諸諦理。顛倒推度。染慧為性。能障善見。招苦為業。謂惡見者。多受苦故。
  問。惡見有幾。
  答。有五見。謂身。邊。邪。見取。戒禁取。

  十惑俱分

  問。六根本中。惡見分五。總別為十。幾俱分也。
  答。六通俱生。十分別。疑後二見唯分別。
  問。十煩惱何性攝。
  答。嗔唯不善。餘九皆通有覆不善。

  十惑界繫

  問。十惑界繫。此十各何界繫。
  答。嗔唯欲界。餘通三界。

  二十隨惑

  問。二十隨惑其相云何。
  答。頌曰。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謟誑與害憍。無慚及無愧。掉舉與昏沉。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
  問名。
  答。隨其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名隨煩惱。
  問。分位差別者。
  答。謂忿等十。及失念。不正知。放逸。此十三法。是根本家差別分位。
  問。等流性者。
  答。謂無慚。無愧。掉舉。昏沉。散亂。不信。懈怠。此之七法。雖別有體。是根本家等流性故。
  問。此七法既別有體。何名等流。
  答。根本為因。此得生故。名為等流。
  問。此隨復有差別義否。
  答。其類有三。謂大中小。
  問。誰為小等。
  答。謂忿等前十。名為小隨。無慚無愧。二為中隨。掉等后八為大隨。
  問。約何名小中大。
  答。約其三義無者名小。具一名中。三義名大。
  問。三義者何。
  答。一自類俱起。二遍染二性。三遍諸染心。
  問。請總示法。自類俱等。
  答。忿等十法。各別起故。自類不俱。闕初意。唯是不善。闕第二義遍染二性。染二性者。不善有覆。既闕有覆。故知不遍一切染心。闕第三義。此之十法。三義皆無名小。
  問中隨者。
  答。無慚愧二。自類俱起具初義。既唯不善。如小隨十亦闕后二。前云具一名中隨也。
  問大者。
  答。掉等八法。自類俱起。具初義。通不善及有覆性。具第二義。既具二性。通染二性。便具第三遍諸染心。既具三義。名之為大。結成頌曰。自類俱二性。遍一切染心。小無中有初。大隨具三義。
  問。云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