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細四相念念遷滅。前滅為因。後生為果。如前已說。
  問。種現相生同時之義。
  答。脚下種子生頭上現。如子生莖。現行頭上辦所熏種。如莖結實。故定同時。亦如前說。
  問。俱有依差別之理。
  答。有四師。前三不正。其正義者。乃五四。六有二。七八一俱依。如前問答。

  開導差別

  問。開導依有差別否。
  答。有三師故。謂難陀。安慧。護法。三師有異。
  問。三師不同。大意如何。
  答。難陀安慧八識相望。互為開導。護法八識各自開導。此大意也。
  問。難陀安慧互開既同。取理同否。
  答。不同。難陀以相續為理。相續之者。與間斷者為開導依。安慧有力為理。以有方者。與無力者。為開導依。
  問。護法菩薩既逈不同。以何為理。
  答。三義為理。一有緣法。二要為主。三能作等無間緣。
  問。立理既然。開導如何。
  答。八識各自類為開導。非互相望。
  問。粗知大綱。請舉難陀之文。
  答。論云有義。五識自他前後不相續故。以第六識所引生故。唯第六識為開導依。第六意識自相續故。亦由五識所引生故。以前六識為開導依。第七八識自相續故。不假他識所引生故。但以自類為開導依。次安慧師難難陀曰。汝言前五自他不續。唯用第六為開導依者。未自在位。可如汝說。若自在位。寧不相續。又難。若率爾遇境。可不相續。等流五識豈不相續。又難。若非勝境。有不相續。處增盛境。何不相續。
  問。何名增盛之境。
  答。如炎熱地獄。
  問。增盛境寧見相續。
  答。猛火熾燃。逼奪身心。經一劫等。燒煑不絕。此五識身。理必相續。難前五已。難第六云。五俱意識。自前後引。何假前五。為開導依。又難。無心等位第六既斷。七八恒續。何不用彼為開導依。又例難云。若六用前自類為依。五識自類何不許邪。彼既不爾。此云何然。難第七云。平等性智相應末那初起。必由第六引生。亦應用彼為開導依。難第八云。鏡智俱第八淨識。必由第六方便引生。亦應八用六七為依。既難破前。申自義云。應說五識。前六識內隨用何識為開導依。即知前五有六重依也。第六意識用前自類。或七八識為開導依。明知第六有三重依也。第七末那用前自類。或第六識為開導依。七有二重。阿陀那識用前自類。及第六七為開導依。八有三重。護法菩薩總非前曰。有義。此說亦不應理。總非前已。立自義云。開導依者。謂有緣法。為主。能作等無間緣。
  問。立三義者。其故何也。
  答。各有所揀。
  問。初義揀何。
  答。有字揀於不相應行。由彼無體。故有字揀。緣字揀色及無為法。彼非能緣。故緣字揀。揀彼意者。要有所緣。及有力者。能引生故。
  問。為主揀何。
  答。揀心所法。彼非主故。要是其主。及有力者。方可為依。
  能所無間。其義揀何。
  答。揀前二師異類之識。為自識依。及揀自類後念之識。不與前念自識為依。等無間緣。即唯自類。及自前念也。
  問。此中能作等無間緣。與四緣中等無間緣是同是別。
  答。是別。
  問。請料簡之。
  答。有是開導依。必是等無間緣。有是等無間緣。非開導依。此寬彼狹。故云別也。
  問。何類是等無間緣非開導依者。
  答。謂前念滅自類心所。是前滅後生等而開導。不自在故。非是所依。
  問。開導依名屬目何義。
  答。此於後生心心所法開闢引導。名開導依。
  問。何故揀色及不相應。
  答。皆無力故。
  問。何揀無為。
  答。無前後故。難前師云。縱云若此與彼無俱起義。說此於彼有開導力。奪云。一身八識既容俱起。如何異類為開導依。
  問。此難何意。
  答曰。意云八識相望。他現生處。不障我路。何用他識與自開導。又難。若自八識互為開導。一身八識應不俱起。前師答云。不俱何失。難云。便同小乘心不並生。前師云。我既不爾。汝云何然。申自義云。是故八識。各唯自類為開導依。深契教理。何以故。自類必無俱起義故。應外難云。此識彼識是異類俱起。相望非開導。此心彼所。亦異類俱起。心非心所依。舉論答云。雖心心所異類並生。而互相應。和合似一。定俱生滅。事業必同。故一開導時餘亦開導。具此五義。是故心與心所。心所與心。展轉亦得作等無間緣。諸識不然。不應為例。此釋諸識相應難也。外又難云。心王心所雖異類相望。互作無間緣。緣義既無差違。依亦應等。論答之云。然諸心所非開導依。何以故。於所引生無主義故。疏釋之云。依是主義。心所非依。緣是由義。心所亦爾。此釋心所成依難也。著名沙門而來難云。如我所見。前念一法引後自一。名之為等。汝前一法。引後一聚。何待名等。論答之云。若心心所等無間緣各唯自類。其七八識初轉依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