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取法。
  問。見是能緣。得自緣否。
  答曰不得。譬如指端不能自觸。刀不自割。豈得自緣。
  難。指刀是色。有其形質。安得例心無形質物。
  答。雖無形色。能所緣分。自有分限。力止如此。
  問。說屈頭緣。又作麼生。
  答。彼說無漏。有漏不得。
  難。若無漏見。得自緣者。刀應自割。不限力能不止如此。
  答。有漏生澁。可說分限。誠如刀指。無漏融通。何得責齊。
  問。云何融通。能越常情。
  答。爾之徵責。其猶蟭螟不信鯤鵬也。

  八緣三境

  問。三境之中各幾。
  答。前五第八。唯一性境。第七末那。唯一帶質。第六通三。
  問。五八何唯性境。
  答唯任運緣。得境自相。故唯性境。
  問。七何唯帶質。
  答。以心緣心。真帶質故。
  問。六何通三。
  答。五俱意識。不作解時。得境自相。是其性境。緣心心所。是帶質塵。緣無體法。是獨影境。
  問。無漏八識各具幾境。
  答。皆緣三境。
  問。何故皆通。
  答。皆緣假實。故通三境。
  問。無漏六七緣有漏心。是何境也。
  答。是獨影境。何以故。相從見生。不從質起故。
  問。若爾。何故燈說無漏第七。緣有漏第八。是帶質邪。
  答。燈是設解。非正義也。
  問。何知是設。
  答。從質起者。一分相分。與能緣見無漏無異。何名親相。故知非正。獨影無疑。
  難云。假饒相分。教從質起。既是無漏心家相分。何得有漏。
  答。相既無漏。知從見生。故是獨影。
  問。無漏之心唯是現量。緣漏等時。何非性境。
  答。夫性境者。從實種生。有實體用。能緣之心。得彼自相。名為性境。漏相既假。故非性境。
  問。若如此說。應是不約能緣證知說三境邪。
  答是。
  問。何以故。
  答。既說三境。何關心事。只約境體。假之與實。配歸三境。
  問。有漏五八。緣於無漏定果色時。是何境邪。
  答。是性境。
  難。漏無漏異。何成性境。
  答。有漏第八。托無漏質。為增上緣。從自漏種生自親相。故是性境。
  問。相與本質。要極相似。凡聖懸殊。豈得相似。
  答。菩薩定果。本欲濟物。變令相麤。故得相似如有彌猴。能知佛心。佛變麤心。令彌猴知。定果亦爾。
  問。此漏緣無漏。何故不同無漏緣漏。是獨影境。却是性境邪。
  答。有漏五八。是因緣變。不能緣假。故非獨影。不同無漏。能緣假故。
  問。無漏之心。既能緣假。莫應却是分別變麼。
  答。彼是凡夫不思議境。輪迴之心。能卜度乎。切忌鑽龜打瓦。
  問。七緣八真帶質境。中間相分兩頭生。是何性也。
  答。從見生者。隨能緣見。是有覆性。從質生者。是無覆性。三性第六緣心心所。倣此說之。仍於兩頭。相各隨性。

  三境熏種

  問。前五性境熏幾種。
  答。善惡前五熏三箇種。能緣見種。所緣相種。所托質種。
  問。第六三境。各熏幾種。
  答。亦說善惡。性境亦三。獨影唯一。謂見分種。質有二。見質二種。
  問。獨影何故唯一見種。
  答。相分是假。故無相種。又不托質。復無質種。故唯見種。
  問。帶質何故唯無相種。
  答。從兩頭生。假不能熏。
  問。帶質境為是誰辨。
  答。設爾何失。
  難曰。若用相辨。無記又假。不能熏種。若以見辨。犯性決定。見通善惡及有覆性。辦無覆種。故犯性決定。
  答。能緣見是善惡有覆。見與相力。相自辦種。無記相辦。不犯性決。見與相力。不犯能熏。二難齊說。
  問。此義幽奧。喻如何者。
  答。如木人鑿穴。合云本質如木。相分如鑿。能緣見分如執鑿人。穴如種子。法合云。木人執鑿而鑿本。穴屬於木。穴在木上。故見助相而辦種。種屬於質。種在第八故。
  問。相分是假。與力何益。且如龜毛怎生與力。
  答。此之相分。不同無法。從實質起。終有實用。實用辦種。亦復何疑。
  問。喻如何者。得有實用。能辦自體。
  答。如水之波。波從水起。不無濕用。故能潤物。
  問。既有實用。何却名假。
  答。所緣之見。見本非相。說相為假。相依見生。不無緣用。合云如水非波。說波為假。波依水起。不無濕用。故雖是假。仍有實用也。應總結云。說波是假。波能潤物。說相是假。相能熏種。正相符順。又解。相名假者。聚集假也。聚集見質。二能緣用。合成一相。所成相分雖假。能成見質是實。是故相分有能熏用。譬如瓶盆。四大所成。所成瓶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