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因。許有衛身等。是不破因。但立下。釋不破因。不云招報。即是破果。或云慶流移世。即是有有。即是存果義也。
  玅此諸欲者。唯玅無欲。是欲皆玅。玅不可得。故云皆無。玅謂涅槃。欲即界繫。故證真者欲玅皆無。未得彰言等者。教猶權故。世人常云孔子是儒童菩薩。三教殊途而同歸。釋教開權方有是說。經史子集何處言之。跛者嶮也。
  莊斥仁義等者。莊謂孔子為仁義賊。雖防小盜。不意大盜。盜者汝揭仁以謀其國。揭字(去列反)。高舉貌也。如負建皷而求亡子。豈可得乎。斥他孔子以揭仁義。不知揭自然之惡。
  次西方為三。破因不破果者。不許往因而存現果。立現因名不破因。亡當果名為破果。第二俱破不破一切法者。如前因果並破云無。故云俱破。而不能破三無為法。外人亦計虗空為常。雖無二滅。亦不敢破。以三無為攝法遍故。故云一切法。若復破者。不計空常無惑可破。惑無緣可闕。是故俱破。
  第三與佛法何別者。恐濫比佛法。亦示破世間因果。不許計空為常。二滅不名真理。又濫大乘。破小因果及三無為。故為問起。與彼第三外道何別。
  大論下。引論答。佛法自以邪正大小分之。破各有已曾混和。
  亦體下。重難外道。邪因不同。重答。有人出他難云。外人亦破。破即是拆。是則外難無體有拆。
  今明下。答。破語雖通。邪正自別。亦如中論品皆云破故。佛法中通云拆體。俱得名破。故知以破俱非大小。
  真觀等者。修真空人。尚不作於有漏諸善。況三途惡。
  人不知等者。見不解空者。慢之如土。有慚愧等者。此指迦羅鳩馱。具如前說。
  背鱠等者。以木像背為砧。將佛經充故紙。聞天雷時反更尿井。佛法隔世而有因果。豈現未報為無礙耶。
  次是人下。次明神通。空見既盛但成於見。非通等三。
  又廣尋下。明韋陀也。執見為嘊喍。破他為嘷吠。
  次明化他亦四。皆以自行者為實。化他者為權。
  金鐵二鏁者。二鏁繫同。鐵鏁如著外。金鏁如著內。貴賤雖殊。被縛義等。
  玉鼠二璞者。璞。玉也。鄭人以真玉為璞。周以死鼠為璞。璞名雖同。淨穢天別。無著如鄭。起見如周。佛法諸門如鄭。起愛如周。
  牛驢二乳者。色同體異。皆同抨練。有成不成。內外同有不煞慈悲等名。於外推撿。盡歸虗妄。
  迦羅鎮頭等者。出大經四依品中。今借用之。二菓相似。迦羅害人。內外名同。外歸邪妄。
  根本變化者。若依根本禪。有十四變化。初禪二。二禪三。三禪四。四禪五。以上能作下故也。初禪兼欲故二。餘皆兼下故皆增一。若十八變化者。並屬身通。左右上下更互出水火故有八。地水互相如故二。空地互現沒二空中。四儀故四。空中現大小故二。合前成十八。佛為迦葉現十八變。數同事別。
  所讀等者。既是韋陀。尚非三藏。豈是圓教法界總持。雖斷等者。既計非想斷下地思。非想壽盡。隨道受報。舉無情華[芸/木]以況發見。
  然支佛下。比所依法邪正不同。雖復不同皆令悟理。
  妙勝定經等者。明佛滅後。年月漸遠。得道漸少。起著漸多。佛法尚著。況外法耶。
  久住城門等者。雖四門相望互有精麤。莫不皆能通至王所。略舉兩非。意達四門。著心習門安能契理。修習時過。真道難期。媒者和合之主。衒者行賣其身。宣媒衒言。故云打皷。不能下物。故云自大。身儀處眾。故曰慢幢。
  方等問橋者。彼經佛自說往因行時我貧窮。欲赴大會受種種施。於路值經橋。乃問他人。是橋何木。何人所造等。次第設於七千八百問。問已。答者呵之。方至會所。至會已散。都無所得。
  老無三昧者。大經云。譬如甘蔗。既被押已。滓無復用。既被老押。則無出家讀誦坐禪三昧。
  天門直華等者。曲直華陋。隔字為對。應以界內界外各一體拆。各一直華。各一曲陋。天門者。皇家正門。餘門者。偏門也。見真見中。各一體柝。今雖不分。意必具二。
  以此而觀下。具足辨之。言清濁者。只是諸教諸門有著無著展轉相形。
  五番者。總以外二及附佛法。合為一耶。四教為四。廣論無量者。因禪因聞。各百四十。
  通修止觀者。觀陰入也。通修雖一。發必別依。故見是慧性。發必依觀。禪是定性。發必依止。如人等者。名如智。智則難忘。面如通。通則易失。
  先世有兒弟者。發心若僻。即名鬼禪。所在生處。鬼即加之。聖緣准此。
  復次下。明見境意。恐不識者依之造行。或恐卒斷失於方便。如[盉-木+(中/一)]等者。因食入腹而能害人。若有著[盉-木+(中/一)]復患寸白。則莫治寸白。養令噉蛊。鈍使如[盉-木+(中/一)]。見如寸白。合喻可知。幹珠者。薏苡子也。雖無見病。鈍不聞法。
  若入下。明養見意。大乘體之。何須卒斷。但鈍斷已。體之不遲。見為侍者。入出隨人。養見如出。體觀如入。外外尚然。況正。
  大論三慧等者。論釋天人師中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