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障是軟賊。謂名譽等。內障是強賊。即煩惱等。是故內外用術不同。毗嵐。猛風也。若吹須彌猶如腐草。文舉斥禪少惡為違順之端。故自揣之無令破敗。坏器菴華並在大論。以喻初心。堆者。聚土也。菴華少實。若得此意等者。若於陰境安忍得淨六根。尚已觀破菩薩之境。豈應更有煩惱等耶。不為是人分別下九。
  十無法愛中云行上九事破內外障等者。雖得相似。未入真位。良有住著。著此相似。亦名頂墮。具歷四教辨頂墮位。並似道也。
  初寄三教。從既不入下。正明今位。初三藏者。文中先簡非頂墮位。即煖與忍。煖一向退。忍非退位。故此二位非頂非墮。通教例知。別在十行。復無墮義。縱未入地終無造過。
  大論云下。出圓似位。有愛之相。今人下。明不關餘教。六根但以住頂名墮。必非退墮。故此頂位不同藏通。故大論中頂墮二義。一者頂退名墮。二者住頂名墮。小教亦二。住亦有退。今圓教中但有一義。住而無退。今止觀下。結示。過此已去。非此行要。故置不論。故云齊此。故諸經論明初住已上。多論輔佛施化之相。少說自行進道之儀。後重說者。義雖指在菩薩境中。至於見境。餘缺不論。
  此既法說十乘。還引譬文大車助顯。先列。次合。欲知合文具如疏釋。總而言之只是十法。具用前意。此略對之。次結位者下。以一念心即是大車。故即一念具足三德。車體真性。具度資成。白牛般若。始自本有終乎道場。六即無缺。今人下。斥耶。借字。子謝反。設與乘名運至三惡。其因不出諸見故也。
  正法下。顯正不同惡空。故云正法。御法不壞名金剛城。具一切法名為寶藏。具足釋寶藏。無缺釋金剛。空謂理是名為禿空。故引大經斥奪其計。理闕嚴餝故名為壞。非三乘攝故名為驢。執見明利故云南行。常坐觀意者。且指四種三昧之初。故云端坐。法乃通於一切諸儀。
  次歷緣等者。且對六受。故端坐外咸曰餘儀。對三三昧。其言亦通初行緣十法。是約下。結。
  次行既下。例餘諸儀。次三三下。釋疑。次對境中。初眼色具十。
  次例餘塵。初境中。外道打髑髏等者。增一中佛與五百比丘俱行至大畏林。將一切髑髏令鹿頭打。盡知死因及來生處。外法尚爾。況出假菩薩於諸法耶淨。名不來相等。舉六作中。行不見相。舉六受中。見以根塵。作受皆法界故。發心下六。可以意得。
  八次位中若漸見者。普賢觀云。若能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初見一佛。次則遍見東方諸佛。乃至十方。言頓見者。不輕品云。彼比丘臨欲終時。聞經受持。得六根淨。故不名漸。從眼入等者。即自行也。
  次引淨名是自行。化他名為佛事。次譬。斥黑蚖等者。蚖與長虵但[牙-(必-心)+?]舉耳。不修止觀如長虵。善解止觀懷珠。次引譬。皆先譬次合。械者兵器之總名。戟者短戈。戟中有小刾名雄戟也。若為國麴[薩/米]等者。此是尚書殷高宗[身*甹]傅說文。若作酒醴以汝為麴[薩/米]等。意云共調國事如米得麴。[薩/米]亦麴類也。用而屢比者。比。乖也。又軍走曰北。解髻等者。尚書云。德懋懋官。功懋懋償。懋。勉也。今之實償。償中之極。如與珠也。野巫者。男師曰巫。女師曰覡。

  止觀輔行搜要記卷第七
  止觀輔行搜要記卷第八

    天台沙門釋湛然於佛壟述
  初釋煩惱境。下去六境。但可略知煩惱等相。以備發得。發則准知。不可委示。自餘略三已知前辨。餘似九境非發得者。並陰門攝。況復前明九雙互發。足辨得失。初總明來意中。上陰下。結前。而觀下。生後。
  次訶欲下。明來意。初與上訶欲辨別。次與棄蓋辨別。次與陰境辨別。此三皆有惑想。咸非發得。況復訶棄。是未入觀前預知過失。及觀報陰與煩惱別。
  從今觀下。正舉煩惱。不同前三。次譬者。鐵如陰。火如觀。習發異昔。故云赫然。
  又報法下。辨難易。牒前三文與今對辨。故知前三非過赫怒。故云尋常。
  何者下。別釋異前。先法次譬。法中前是報法是故易息。到想是癡。言死馬者。十誦初戒。魔為女人。引至馬所隱形而去。以欲盛故所以不簡。
  此惑下。更辨助緣。此下次譬。並譬境發。復加外緣。次譬者。流水如陰。觀如槩木。習如[泳-永+豹]起。漣漪者。風行而流水成文。亦重波也。健人譬同。
  煩惱下。合。如觸睡師子。亦顯前譬。若不下。誡勸。非唯下。因境起過。
  次正釋中。初釋相者。釋名二解。初合字解。次分字解。並分別能所。
  此一往下。辨利鈍。凡夫所起利亦屬鈍。蠕者。謂有識能動者。舉[虫*敖]等者。似蟹而一[虫*敖]偏大。何異蟷蜋。鬘。項毛也。此舉劣況勝。
  底下下。指鈍有利。五利下。明利中有鈍。如外道三毒。若未發禪來等者。問。初果無禪。何以斷見。答。今辨現起。不論冥伏。若諸外道。雖斷鈍使見惑現行。況八十八使猶屬陰攝。若得禪後見。縱有三毒亦同屬見。
  如兩學人下。舉例。得語如鈍。得意如利。如二俱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