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但以戒定二行
  引大經云。菩薩作是思惟。出家閑曠。猶若虗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在家逼迫。猶如牢獄。一切惡法因之而生。即求出家學無上道。受持禁戒如秉浮囊。具五支戒為道之根源。故以戒為停也。又云。菩薩雖信佛法常住之理。內解分明猶多覺觀。更學定聖行停心也。先修數息。次不淨觀。乃至大小不淨練熏修等。故以定為停心。

論。為十信五品
  法華文句中。每一品開為二。以對於十。

帆令
  帆。去聲。如帆之使風。

隱隱轟轟
  轟。呼庚切。隱轟並群車聲。文選云。轟轟隱隱。

若此時不出
  出則賊無如之何。不字似多。


  音汗。


  胡葛切。爾雅云。蝎蛣。木中蠧蟲。

論。屠粉
  屠割粉飾。以喻違順。

在次位之初
  在四方次位之初。

埤蒼
  上音[日*卑]。字書云。魏張揖撰三卷文曰埤蒼。謂埤於蒼頡也。

覆冠曰綖
  冠下更合有衣字。

論。釘鑷
  下女輙切。車綦也。以物帀其車令固。

三聚
  南山諸經要集中引經。佛自釋云。知三聚名如來。注云。善聚。惡聚。無記聚。

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疏釋云。若以來相而來則非善來也。圓人知四不可說。即不見相而能觀中道。無緣大慈化法界眾生同來寂光。是為不來相而來。問。來與見何殊。答。來是三智。見是五眼。圓教從初發心住。知四不可說。得一心三智。五眼將果望因。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大海。故言不來相而來。五眼轉明。至果位時圓見法界。故云不見相而見。

一切世間皆為似塵。識之所成色心之法
  論偈云。實無有外塵。似塵識生故。猶如翳眼人。見毛二月等。論釋云。大乘中立義。外塵實無。若爾。云何見有外塵。為證此義。故言似塵識生。由識似塵現故。眾生於無塵見塵。故以眼病於無物中見毛月為喻也。是故三界實無外塵。識轉似塵。顯三性同無性也。以一切法從唯識生。似色中塵等。故言似塵也。

三無性等
  今依論釋云。一依他性。謂心心所變現。眾緣生故。如幻等事。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性。二遍計性。謂愚夫於此橫執我法有無一異。如空華等。性相都無。一切皆名遍計性所執依他起故。三圓成性。上所妄執我法俱空。此空所顯識真性。名圓成也。此三不離心等空故(已上正文)。昔賢有頌曰。白曰看繩繩是麻。夜裏看繩繩是虵。麻上生繩猶是妄。那堪繩上更生虵。有人釋此頌云。日裏看繩繩是麻。日喻智火。麻喻圓成。夜裏看繩繩是虵。夜喻愚暗。虵喻遍計。麻上生繩猶是妄。此依他也。那堪繩上更生虵。此遍計也。言遍計者。謂周遍起計也。既妄計我。故受輪轉。如於繩上妄起虵怖。此喻圓成實性也。凡夫執我。正喻執繩為虵。是知麻喻圓成。繩喻依他。虵喻遍計。法苑中釋云。起虵覺時。遣於虵覺。繩非虵故。此喻依他起。所執覺者謂依他起。故是依繩起虵覺。若見繩眾分是麻。麻眾分者遣於虵覺。以麻非是繩故。此喻圓成遣依他覺也。此遣虵覺與繩覺也。皆依他起故。以三性旨深。故釋之耳。

分於二色
  一分別色。二無分別色。

通一切教理行位
  依教明理。依理起行。依行入位。教則破心微塵。理則三千性相。行則如來之行。攝一切行。位則前阿後茶。前後相攝。皆無出於心。

幬帳
  上音儔。單帳曰幬。

戈擊
  上音亦。此乃戈射耳。恐誤。應作戈。謂以戈擊兵則衝突。通道之義也。

論。脯柈
  上甫。下槃。


  音逆。

  止觀輔行傳弘決第十三
所起煩惱乃至四弘
  非發來之煩惱。乃至非發來之菩薩。

三陰所攝
  煩惱業魔諸見上慢穢汙陰攝。病患果報陰攝。禪定二乘菩薩善五陰攝。

蟹類
  蟹八脚。前兩俱首。大者曰螯。荀子曰。蟹六跪而二螯。注云。跪。足也。螯者。蟹首上如鉞者是也。

論。利鈍之名通於見思
  十使本是見惑。今以十中五利屬見。五鈍屬思。則八十八使中有五十二思。三十六見。非迷事思。

超越三昧。從滅定起。入散心中
  少取法界次第釋之。一超入三昧。二超出三昧。言超入者。從初禪起。超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言超出者。從滅受想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還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廣如彼文。

以三止觀結發心中說
  前文約十種發心中廣四教論惑智界內外權實等法。中判思議不思議。後用漸次不定圓頓止觀結。

句數多少
  前對治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