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毛竪。心樂修習。乃至我生已盡等。此是聲聞性。

緣覺
  經云。若聞緣覺乘。舉身毛竪。悲泣流淚。捨離憒閙。或聞神通變化。其心信受。是名緣覺。今記不列緣覺。

不定
  經云。不定性者。謂聞三種。謂佛及聲聞.緣覺。隨生信解。而順修習。而成大慧。

無性
  彼經四卷。成部文中無無性。只有各別性耳。各別中又說聲聞。

五法
  謂相.名.妄想.如如.正智。相者。形相色像等。名者。有如是相。名為缾等。妄想者。有施設眾名。顯示諸相缾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如如者。彼名彼相。畢竟不可得彼如是相。我及諸佛隨順入處。普為眾生如實演說。是名正智。

及三自性
  妄計自性。謂計自性從相生。於種類顯現生計著故。二緣起自性。從所依所緣起。是緣起自性。三圓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二分別自性聖智。

二無我
  人無我。法無我。

論。十地為如佛
  大論五十中解云。菩薩坐七寶菩提樹下。入第十地。名為法雲。譬如大雲澍雨。連下無間。心自然生無量無邊清淨諸佛法。乃至云降魔放光具十力等。十方諸佛大聲唱言。某方某國某甲菩薩坐於道場。具佛事。是名十地當如佛。

樂定樂慧。轉世現信解見得身證
  此一說。未知記主據何處文耶。蓋以樂定樂慧。自是上流般中一位開出。又復身證不入學人之位。此說與下文俱舍問答相違。學者辯之。

無學為九乃至不壞法
  死至骨想是俱解脫之因。故果有神通。

一間
  俱舍頌云。斷惑八品一生名一間。疏釋云。間為間隔。為有一生為間隔不證圓寂。

退護思住達
  五字下各有一法字。謂退法乃至達法。

問。何緣身證不預其數
  連上文。是俱舍語也。此問者是問學人十八中何不云身證。俱舍頌云。得滅定不還。轉名為身證。彼釋云。若不還果修滅定。轉名身證。滅定無身。由身證得故名身證。故答之。滅定有漏。不是依因。故不預數。今記中於三果開為十一。內有身證。俱舍則無。或恐是誤也。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六
論。斷奠
  上丁段反。下丁定反。涅槃疏云。無差也。

正量部
  權衡刊定名量。無邪謬名正。西域論名也。

苦縣
  上音戶。

東夏之神州
  南山戒疏云。雪山已南。三方歫海。周九萬里。厥號大夏。此方中岳亦中華。且據軒轅局談中表。故河圖云。崑崙東南方五千里。號曰神州。爾雅云。河出崑崙。佛經云。四海本源。香山所出。分流四海。俗云崑崙者。謂香山耳。

初約四句料簡
  論但三句。言四者。準前義加非漸非頓。故曰未若權實章中其名委悉。以下有非權非實句。

漸頓復兼偏圓
  漸頓指釋文中。

今回在前
  經中佛如醍醐已方云。如牛新生。血乳未別。今論在聲聞前列之。故云也。血者。無明煩惱也。乳者。眾生善五陰也。

二相
  經云。摩訶般若波羅蜜中。我無我無有二相。又云。一切法善不善等亦無有二相。

別教之終
  地上。

愚夫禪
  經云。二乘之人知人無我。見自他身。骨鏁相連。無常。苦。不淨相。漸次不捨增勝。至無想滅定。

觀察禪
  經云。自知共相人無我已。亦離外道自他俱我。於法無我隨順觀察。

真如禪
  經云。若分別我無我有二。是虗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真如禪。

如來禪
  經云。入佛地住。自證聖智。為諸眾生作不思議事。是如來禪。

欲入第七住
  七住名不退。六住名正心。有人云。六住退者是權耳。今為經中說退者。法財王子及八萬人皆退。若舍利弗示作法財權退可然。豈八萬人皆權退耶。又有人云。初住斷見。斷已不退。今六住退者。名伏為斷。是故退耳。此亦非矣。若十信中立斷名者。可是名伏為斷。今十住中本是斷位。如何名斷為伏。太顛倒也。又有人云。六心退者。非第六正心中退也。乃是第一發心住位中橫開為十。於此十中第六而退。此又穿鑿太過矣。經中自云。十住之前一切凡夫法中發菩提心者。有恒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若一切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若修般若波羅蜜止觀現前。復值諸佛菩薩所護。出到第七住。自此已前名為退分。若不值善知識。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薩心。不名習種性。若讀此文。則知非初住中橫開之六心也。今試議之。夫見惑牽四趣生。若斷見已不墮四趣。思惑牽人天生。若斷思盡出人天界。良由別人宿善不等。致令今世用觀不同。若先斷見。次斷思者。此等行人必不言退。次第用觀故也。若用斷見斷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