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擯。一不見擯。二不懺擯。三惡邪不除擯。若人犯夷。人勸懺悔。答云。我不見罪。佛令作不見擯。又若犯者。人勸懺悔。答云。我雖見罪。不能懺悔。佛令作不懺擯。若如利吒言。婬欲不障道佛。令作惡邪不除擯。

首生白髮
  經云。如少壯人。首生白髮。愧而剪除。持戒比丘訶責壞法之人。亦復如是。

鄰國相攻
  經云。譬如有王專行暴惡。會遇重病。有鄰國王興兵滅之。是時國王無力勢故。方乃怖畏改心修善。如是鄰王得福無量。持戒比丘亦復如是。驅遣訶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

體外之惑
  疏云。體上之惑。

一聞三諦
  諸法從緣生。是法緣及盡。是說苦集滅三諦。

見舅墮負
  拘絺羅初難佛云。一切法不忍。佛答云。汝見是忍不。因而墮負門麤細中。

六神六師
  第一臣名月光。所事師名富蘭那。但言殺父母者無果報。五臣各事一師。皆外道輩。

聞說陰幻
  佛告王言。何者是父。汝但於假名五陰妄生父想。若色是父。四陰應非。若四是父。色亦應非。色與非色性無和合。

無根信
  章安釋云。本時五根未立。今遂得信。故名也。

述己弘願
  願云。我於佛前悔。願後更不作。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

初聞佛偈
  住住央掘摩等。凡三百六十七偈。

匿王去後
  匿王欲伐。且見央掘去佛不遠。王禮供已歎佛云。能降如是惡人。佛為說法。得羅漢果。

四事為涅槃因
  一者親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繫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論痺
  必至反。

街衖
  衖。與巷同。

癵踡
  上呂員反。下巨員反。跛。躄病也。

[穴/(爿*臬)]
  魚際反。睡中語。

亦有不曉世語達遠理者。如會稽道樹寺頓悟禪師。能悟深理而不曉近事。出涅槃疏
  涅槃疏云。昔徐僕射。理人甚善。為上虞令。犯事不閑。答問如天柱瑜。極解深義。不曉世語。言天柱瑜者。天柱。山也。在會稽。瑜。名也。時號頓悟禪師。不曉世語者。涅槃疏未治定本云。瑜常身病。有尼問疾云。闍梨無所苦已就靈姑卜云無苦。即問靈姑是誰。答云是剡。又問汝剡耶。答云是夜行。又問汝夜行耶。而竟不知越俗名鼠為靈姑等。故云不曉世語也。又如昔莊嚴門下有淨藏法師。唯能並難。答無所以。彭城正公。能善解釋。不便論義。

俱舍以九義立一瞿聲
  頌曰。方獸地光言。金剛眼天水。於斯九種義。智者立瞿聲。九者。一方。二獸。三地。四光。五言。六金剛。七眼。八天。九水。皆名瞿聲。

亦與四教四門四句意同
  疏云。佛但說一。具四種意。如說有句。即具於無并雙亦雙非。但作有解不名智臣。此與四教義合。佛說生生滅。即不生滅雙亦雙非。但作三藏生滅之解即非智臣。此義又與四門義合。亦有門乃至雙非門亦爾。

次第對鹽等四
  鹽有器無水。雙亦馬雙非。餘四教四門。例之亦如是。

經中先合。對無常等四
  經云。如來為計常者說無常相。令比丘修無常想。為計樂者說於苦相。欲令比丘多修苦想。為計我者說無我相。欲令比丘修無我想。或說空者無二十五有相。令比丘修學空相。

次對四常
  不動者是解脫。中無有苦。故是名不動是正解脫。謂無相者。無有色聲香味觸等。故名無相。是正解脫。常不變易。名曰常住。或復說言一切眾生有如來性。

此四亦是四門異名
  不動有門。無相空門。不變雙亦門。佛性雙非門。不動藏。無相通。不變別。佛性圓。

十非
  前論中已說。

六宗情期大同
  史記。一陰陽。二儒。三墨。四名。五法。六道德。陰陽使人拘而多畏。儒者傳而寡要。勞而少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名者使人儉而善失真。法者嚴而少恩。道德者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

莊生歸於自爾
  莊云。雲為雨乎。雨為雲乎。各自爾。

老氏專歎去奢
  老云。聖人去奢去泰。注云。奢謂服飾飲食。泰謂宮室臺榭。去之者。使人不過分也。

馬祀
  牛羊豕。三牲之祭。常聞之矣。言馬祀者。記曰。大夫之喪薦馬。

羊烝
  烝。冬祭名也。冬以羊祭。

脯祀
  儀禮。祭之以酒脯。

粟祭
  禮云。求食家之粟以祭之。然則粟祭非殺生。不是燒然之因。今恐是肉祭耳。以肉粟同音。寫者誤矣。

前廣後略
  如十乘無四三昧則後略。

神力品約教次第
  經云。如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