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離愛(得)

  二喻顯(得)

  三結廣○

○二正觀煩惱不思議(二)
一略明觀(三)
  一明煩心千法(若)二喻明闇無礙(二)
  一引經無礙(經)  二點出妙慧(不)

  三結智明常住(以)

  二示準上(準)

○三結廣(二)
  一正結四名(是)二重廣三意(三)
一涅槃三十六句廣不斷而入(三)
  一總標(廣)二別釋(二)
一藏通三十六句(二)
一正明(二)
一入涅槃十六句(二)
  一根本四句(須)二句各開四(四)
  一初句四句(句)  二次句四句(次)  三三句四句(第)  四四句四句(第)

二結數(此)
二出涅槃十六句(二)
  一根本四句(又)二句各開四(四)
  一初句四句(一)  二次句四句(第)  三三句四句(第)  四四句四句(第)

  二結數(若)

二別圓三十六句(二)
  一問二答(二)
  一示該(答)二更明(三)
  一標示(若)二別明(二)
一入涅槃十六句(二)
一根本四門(二)
  一正開四門(根)  二門門四悉(於)

二門各開四(二)
  一一門開四(又)  二例餘三門(此)
二出涅槃十六句(二)
  一徵(依)二釋(二)
  一一門四句(謂)  二例餘三門(一)

  三結數(三)
  三結示(此)

二般若三十六句廣煩惱菩提(二)
  一問二答(二)
  一明即是(答)二出重說(三)
  一標示(今)二別說(二)
  一根本四句(諸)二句各開四(二)
一境發智十六句(四)
  一俗境發諸智四句(初)  二真境發諸智四句(第)  三兩境發諸智四句(第)  四中境發諸智四句(第)

二智照境十六句(四)
  一道智照諸境四句(次)  二真智照諸境四句(次)  三兩智照諸境四句(次)  四中智照諸境四句(次)

  三結數(是)

  三法身三十六句廣非道佛道○
○三法身三十六句廣非道佛道(二)
  一問二答(三)
  一明可意知(答)二為重略示(二)
一示明(二)
  一根本四身(又)二一一四身(二)
  一一身起四身十六句(於)  二四身入一身十六句(又)
  二結數(合)

  三結起入意(身)
○三觀病境(二)
一示意(三)
  一出權實二病(第)二明今觀實病(二)
  一標(病)二釋(二)
  一權病非觀(若)  二實病正觀(今)
三結應觀意(二)
  一示重說意(上)二出應觀意(二)
  一正出應觀(夫)  二示四悉意(即)

二正明(二)
  一標(觀)二釋(五)
一明病相(二)
  一標示(一)二釋明(四)
  一五脉病相(夫)  二四大病相(若身)三五藏病相(二)
  一正出五臟病相(又)二推知由剋病生(五)
  一肺害肝病(若肝)  二腎害心病(若心)  三腎害肺病(若肺)  四脾害腎病(若百)  五肝害脾病(若體)
  四六神病相(又若)
二起病因緣(二)
  一標(二)二釋(六)
  一四大不順(四)二飲食不節(二)
  一明噉不安食(二)  二明五味增損(次)

三坐禪不調(三)
  一身不調病(三)  二息不調病(次)三止觀不調病(二)
  一用無方成病(又但)二用觀偏僻成病(二)
一五藏病(三)
  一示明禪人思起(次用)二釋出五藏致病(二)
  一相囗致病(若緣)  二相囗致病(若就)

  三示於禪夢驗明(若五)

  二四大病(又觀)

  四鬼神得便(四)  五魔所為(五)  六業起(六)
  三明治法○  四明損益○  五明止觀○

○三明治法(二)
  一示眾治之法(三)二釋坐禪一章(二)
  一標(今)二釋(六)
一止治(五)
一止心臍中(三)
  一正明(用)  二出意(所)  三結成(若四)

  二止心丹田(又)三止心脚間(三)
  一委明(頭)  二出意(又常)  三明驗(今)

四止心隨病(二)
  一止心病處(隨)  二未必止心病處(又未)

  五止隨四大(又)

二氣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