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觀)二釋(二)
  一三觀觀色(眼色)二五眼照色(二)
  一正明(雖)  二料簡(問)
  三結(是)

  二九乘(我)

  二譬(其)

  二眼用佛事(若眼)
  二例餘二受(眼)

  二例餘五根(餘)

  二六根互用(將)
○三結示觀用(二)
  一示意(若)二正明(三)
  一標示(今)二釋明(三)
一以破魔喻觀用(二)
  一舉喻(四)  二合明(學)

二以除病喻觀用(二)
  一舉喻(又)  二合明(觀)

三以顯義喻觀用(二)
  一舉喻(又)  二合明(學)
  三結顯(若)
○二觀煩惱境(二)
一示意(三)
  一示應觀(第)二出觀法(三)
  一明上非發(前)二出所發相(二)
  一所發難制(今)  二所發盛相(此)

  三示不識過(若)

  三結觀意(為)

二正明(二)
  一列(觀)二釋(四)
一略明相(二)
  一釋名(初)二明相(二)
  一示相(即)二釋明(二)
一合各釋相(二)
一明利鈍合各惑相(二)
一一往合明(三)
  一標(此)  二釋(五)  三結(當)

二約位各明(二)
  一標(今)二釋(二)
一正分(二)
  一分利鈍(若未)  二定所觀(若發)

二釋疑(二)
  一舉疑(若利)  二釋明(毗)
二明利鈍四分障定(三)
  一標示(若開)  二正束(三)三釋明(二)
一明四分障定(二)
  一正明(三)二轉釋(三)
  一引散不障定(元)  二釋散亦障定(成)  三出今別有意(今)
二示具分妨觀(三)
  一正示(但煩)  二簡明(若爾)  三結指(但)
二示明通別(三)
  一四分通別(復)  二通別相關(若)  三通別不思議(若)
  二明因緣○  三明治異○  四修止觀○

○二明因緣(三)
  一標因緣數(二)二出四起相(二)
  一標(起)二釋(二)
  一第四句非發相(第)  二三句當發相(三)
三正明因緣(三)
  一標(因)二釋(二)
一約水譬釋(三)
  一習因種子  二業力擊作  三魔所扇動

  二約火譬釋(若)

  三結(魔)
○三明治異(二)
一正明(二)
一小乘五治(二)
  一標(三)二釋(三)
  一明治四分(此)二別釋五治(五)
  一對治  二轉治  三不轉治  四兼治  五具治

  三結用三後(是)
  二大乘一治(大)

  二結示(此)

○四修止觀(三)
  一標章(四)二釋意(二)
一法明(十)
一觀境(二)
一思議境(三)
  一標(初)二釋(二)
一正觀貪欲(三)
一藏(二)
  一六道(一)  二三乘(又觀)

  二通(若觀)  三別(又觀)

  二例觀三分(其)

  三結(次)

二不思議境(二)
一體達煩惱無礙道(三)
一引經釋意(二)
一引釋(二)
一無行煩惱即是道(二)
  一引經(不思)  二釋明(如)

二淨名煩惱調不調(二)
  一引經(不住)二釋明(二)
  一住調不調(所)  二不住調不調(菩)

  二會意(不斷)

二斥失礙道(二)
  一喻失(今)二正斥(三)
  一標無慧(無)二出三失(三)
  一斥住不調(聞)  二斥住調伏(復)  三斥住調不調(又)

  三依經判(如)
三正體無礙(三)
  一體達(今)二釋明(二)
一就現句觀(二)
  一隨義出觀(何)  二稱法圓觀(雖)

  二歷餘句觀(用)

二結益(三)
  一結上無礙(如)二隨出益相(二)
一善巧觀益(二)
  一正明(云)  二結示(如是)

  二引人證明(如)

三結示無失(二)
  一正結(巧)  二反顯(若不)
  二正觀煩惱不思議○
  二發心(如)  三巧安(為)  四破徧(若)  五識通(於)  六調品(又)  七助開(若)  八知位(於)  九安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