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標示(若執)二釋明(三)
  一示四門緣說得道(若得)二出經論隨緣異說(二)
  一經說(所)  二論申(諸)

  三結用門修觀得道(若用)

  三結責(經)

三簡(二)
  一法性無明互顯(問)  二法性無明相即(問)
  四明位利益○
  三結破徧(前)

○四明位利益(二)
  一標示中觀(四)二釋明觀位(二)
  一標(修)二釋(三)
一明前修證高遠(二)
  一出二處修中(若)  二判於凡無益(如)

二明今雙流修證(三)
一明修中發似(二)
  一正明(今)  二例顯(例)

  二明修證一生(今)三明權高實下(二)
  一正發明(前)  二重簡示(復)
三廣出一分雙流(三)
  一標示(雖)  二譬廣  三合明(初)
○二諸法門橫破法徧(三)
  一標示(第)二正明(二)
一諸教門俱能通能破(二)
  一諸門俱通(橫門)  二度入破遍(若)

  二以意通轉釋餘經論(若)

  三簡顯(問)

○三非橫非豎破法遍(三)
  一示意(第)  二列章(又)三釋明(二)
一總明一心(三)
  一示一心智境(總)二明懸解諸法(二)
  一標(若)二釋(三)
一出所解諦觀(四)
  一  二  三  四

二明一心中解(二)
  一標(如)二釋(二)
  一約義分別(如)二論理融即(三)
  一法(若)  二例(如)  三合(一)

  三例觀等三法(如生)
三結觀成行位(二)
  一觀行(如)二品位(二)
  一正明五住(此)  二重出初住(又)

  二歷餘一心(歷)
  正破遍竟。
○三料簡(四)
一簡空假章二法有無(二)
  一問二答(二)
  一空觀有因緣(答)  二假中不料簡(夫空)
二釋中觀章無明智障(二)
  一標異解(智)二明正釋(二)
一出二解(二)
  一法尚(今)  二經論(又)

二今釋明(二)
  一出無明為智障體(若)二釋無明為智障(二)
  一標(二)二釋(二)
一釋智障即惑(二)
一心智即障(二)
一是智惑名智障(二)
  一無明為智障(無)  二愛是煩惱障(愛)

二從所障名智障(二)
  一煩惱(復)  二智障(無)
二事理智障(二)
  一標徵(無)二釋明(二)
一分別二說(二)
  一二俱理障(地)  二但是事障(又)

  二會通無二(若)

二釋智障不斷(三)
  一正明(又)  二證成(是)  三結責(人)
  三簡中觀章三觀初地(問)四簡空觀章不判修位(二)
  一問二答(二)
  一明無位可判(答)  二出經文略示(又)

○五知通塞(三)
  一示意(第)二正釋(二)
一釋通由旬名義(二)
一出諸異解(二)
一責人師(二)
一正出諸說(六)
  一基師就四百立化(舊)  二攝師遺二種生死(攝)  三地家在界內立化(地)  四一師不開權輒實(復)  五有師四百外立化(有)  六有師數思不數見(有)

二示意結責(二)
  一據經意應作三釋(此)  二責諸師不與文會(諸)
  二通釋論(人)

二依經正釋(二)
  一正明(今)  二結示(此)
二明識由旬通塞(二)
  一略責諸師初心無位(又)二正檢通塞初心入門(二)
一立橫竪通塞(二)
  一標(今)二釋(二)
  一橫通塞  二竪通塞
  二今檢挍通塞○

三料簡(二)
  一簡三名一異(問)  二簡橫竪通塞(問)
○二今檢校通塞(二)
一次第檢校(二)
一竪論三觀校通塞(三)
  一樞示(今)二釋明(三)
一檢從假入空(二)
一析空(二)
一標明通塞(二)
  一三塞(如)  二三通(若)

  二以法檢歷(當)

二體空(二)
  一標明通塞(復)  二以法檢歷(用)
  二檢從空入假(次)  三檢空假入中(次)

  三結判(若)

二橫論三觀校通塞(三)
一依經示別(二)
一正明(三)
  一修空破塞存通(復)  二修假破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