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食時。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今是諸天食時也。
  【■記】此約時也。毗羅三昧經言。食時四種。旦天食。午佛食。暮畜生食。夜鬼神食。佛斷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曰午是法食時。十誦律言。唯天得過中食無罪。經以旦為天食時者。清旦之氣。取於清故。若以支配。則寅卯辰。旦時。巳午未。中時。申酉戌。暮時。亥子丑。夜時。今方等即寅卯辰時。
  【■備】辨訛曰。食時當約人中而論。不約天上也。私謂。一日三飱乃人每日之初食時。然早起天食。見經亦可配合。
  △四約味判。
  若約味。則從酪出生酥。此從九部出方等(三生酥味)。
  【□註】約教論相生。約機論濃淡。既恥小慕大。如烹酪作生酥。
  【■記】此約味也。淨名經。迦葉言。我等何為永斷善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一切聲聞。聞是不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大千。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說此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菩提心。此所謂恥小慕大。如烹淡酪作濃酥也。從九部修多羅出方等。為相生。
  △五準經判二。初引經徵起二。初引經。
  信解品云。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註】過是已後。過鹿苑三藏之後。即今方等也。心相體信。父子互相。體悉信順。子信父故。得果不虗。父信子故。聞大不謗。
  【■記】此準法華判也。文句言。於藏教得涅槃價。此既不虗。今為菩薩說大乘法。亦復不虗。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見思已斷。聞必不謗。無漏根利。聞即生信。父信子也。
  【□註】入出無難。文句六(二十九)云。由是見尊特身。聞大乘教。名此為入。復被訶斥。猶見丈六。說小乘法。名此為出。大小入出。皆無疑難也。(文)釋籤三(二十三)云。不同畏懼王等之時。故云無難(文)。
  【■記】畏懼王等。信解品云。爾時窮子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牀。寶几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乃至窮子。見父有大勢力。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乃至疾走而去。此則疑難之際。今既體信。故無難也。
  【□註】然而修空觀。用事識。見生身。住權理。修中觀。用業識。見尊特。住實理。今二乘人。雖修空觀。入見尊特者。由業識故。蓋事業二識。為見相之本。故解謗云。入見尊特。功由業識。教未開故。且住草庵。
  【■記】此明二乘見尊特之所以也。妙宗言。相起之本。其本迺是權實二理。空中二觀。事業二識。就此分之。則生身尊特。如指諸掌。金光明疏言。丈六身佛。住真諦。丈六尊特合身佛。雙住真中。尊特身佛。雙住俗中。法身佛。住中道。此依二理。故有二佛。眾生二識。有二觀因。故感二佛。蓋事業下。釋明二乘。由業識見尊特之故。起信論云。言二識者。佛用有二種。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亦復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應。常能住持。不壞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密等無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據此。則知事業二識。為見相之本。故二乘由業識見尊特也。解謗下。證釋。意明法華開權。則廢草庵。既未論開。正處權理。故住草庵。身為客作。但由業識之功。見尊特池。
  【■備】事識見生身。業識見尊特。亦一往分耳。其實見生身時。亦用業識。由二乘不知有七八二識。不達境由心現。但用前六識心分別。故曰用事識也。見尊特時。亦不廢事識。但約已斷見思。離分別故。已聞大法。漸純熟故。爾時具惑。唯是無明。則所用。亦是業識。不專定修中觀也。又二乘本是退大取小。過去曾修中觀之種得見尊特也。光明記言。如來以法界用。隨順眾生事業二識。現報應身。應身。是生身。報身。是尊特身。及法性身。依事識者。但見應不能覩報。以其麤淺。不窮深故。依業識者。既覩報亦能見應。以知真如。起二用故。應知真如之用。現佛相大。有三品。一華嚴談相好數。有十蓮華藏世界微塵。二無量壽經。明八萬四千相好光明。三此經。及法華。般舟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三品相既是真如全性之用。若多若少。皆無邊際。故悉稱海。無非尊特。然有通局。以藏塵八萬。局業識見。其三十二通事識見。名生名應。若業識。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際相。名尊特屬報身也。為見相本者。以事識。乃見丈六相之本。凡夫不達唯心。未離分別。但以思議比量之智所感見者。名應身。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也。業識乃見尊特相之本。謂諸菩薩。能了唯心。已離分別。就以不思議現量之智心所見者。名報身。相好無邊。離分齊相也。
  【□註】猶在本處。猶居羅漢果。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