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亦從人中得善利故。人中有四眾故。
  【□註】妙樂五(三十一)云。問雖涉五。意正在人。故皆以人答(文)。
  【■記】問中雖但涉五人。意實通為一切人。
  【□註】若唯就五人。應有三意。妙樂一(十六)云。一酬釋尊行因本願。二赴五人本願先悟。三報今日侍奉之勞。
  【■記】釋尊行因本願者。妙樂云。歌利王割截時。佛發願。得道。先度之。歌利王。即陳如。又輔行言。佛昔飢世。化大魚。木工五人。先斫肉。佛誓先度也。五人本願者。妙樂云。迦葉佛時。九人學道。五人未得果。誓釋迦法中。最先開悟也。今日侍奉者妙樂云。太子學道。父遣五人追侍。得道。先為說四諦也。
  (法華文句五)。
  
  【□註】摩男。長子之通稱。以摩訶翻大故。俱利。斛飯王之長子。跋提。甘露飯王之長子。故皆稱摩男。
  【■記】教乘曰。四王有八子。一淨飯王二子。一悉達。二難陀。二白飯王二子。一調達。二阿難。三斛飯王二子。一摩訶男。二那律。四甘露飯王二子。一跋提。二提沙。文句摩訶俱利。即教乘摩訶男。
  【■備】辨訛曰。按摩男。男字。亦梵音。故有處言摩訶納也。跋提。諸經皆言甘露王次子。私檢大藏一覽。引起世因本經言。淨飯二子。一悉達。一難陀。白飯二子。一帝沙。一難提沙。斛飯二子。一阿尼婁馱。一跋提梨迦。甘露飯二子。一阿難陀。一提婆達多。是跋提生父。亦屬不同。但儀文準籤。釋摩男是陳如。以為佛最長子。故稱摩男。則摩男當為長子之通稱。並非臆說。即法數引為甘露長子。當亦有所本。其諸經不同之處。想如前說。流傳結集翻譯之故也。
  【□註】釋摩男。即陳如也。如四姓出家。同名釋氏。佛初成道。最先得度。在一切人天羅漢之前。如妙樂一(三十七)引分別功德論曰。佛最長子。即陳如也。
  【■記】妙樂云。拘鄰。最初見佛道相。在一切人天羅漢前。故稱釋摩男也。如妙樂下。引證。論言。五百羅漢。各有所便。或智慧。或神足。或辯才。或福德。或守戒。或知足。或說法。各據第一。論先兄後弟者。拘鄰最長。須跋最小。故最長子。即陳如也。
  【□註】諦緣度三。具在下文。五人是聲聞。只應說四諦。今通舉鹿苑所說之法也。
  【■記】下文。指下藏教。
  【□註】事六度者。三藏教。談實有事。不即理故。
  【■記】大品明六度有二。一有所得心行六度。二無所得心行六度。今事六度。即有所得心。行不具足。六度也。
  △二約時判。
  若約時。則日照幽谷(第二時)。
  【□註】舊譯華嚴出現品云。譬如日月出現世間。乃至深山幽谷。無不普照(文)。
  【■記】此約時也。
  【□註】輔行一上(二十八)云。幽谷者。山川之幽邃也(文)。
  【■記】邃。深也。
  △三約味判。
  若約味。則從乳出酪。此從十二部經。出九部修多羅(二酪味)。
  【□註】從乳出酪。蓋譬如來施教次第。從頓施漸。相生之義。若約機者。濃淡在焉。
  【■備】此約味也。從頓施漸。為相生釋。約小機轉凡成聖。如轉乳成酪。為濃淡釋。
  【□註】如下文云。一者但取相生次第。二者取其濃淡。
  【■備】詳解見二卷。
  【□註】從十二部出九部。亦且相生。其實。九部從佛出也。
  【■記】相生之言。出涅槃聖行品。今亦且論相生。從十二出九也。其實從佛所出。經言。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是也。
  △四準經判二。初引經徵起二。初引經。
  信解品云。而以方便。密遣二人。(聲聞緣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雇汝除糞。
  【■記】此準法華判也。信解品言。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註】而以方便。方。法也。便。用也。善用其法。逗會眾生。亦善巧之謂也。
  【■記】善以權宜。巧逗眾生。是方便義。
  【□註】密遣。文句六(二十三)云。初擬大乘云即遣旁人。表一實諦。一大乘教。一菩薩人。今明方便隱實為密。指偏真為遣。約教隱滿字為密。半字為遣。約人。內秘菩薩行為密。外現是聲聞為遣。約化儀。寢大施小為遣。小不測大為密(文)。
  【■記】此引華嚴即遣。對釋本文密遣。表一實諦者。五時除阿含。俱明實諦。今但指華嚴。兼別說圓。為一實諦也。一大乘教者。即華嚴圓別教也。一菩薩人者。即一類大機菩薩也。今明下。正釋密遣。約方便。則以實為所隱。故為密。偏真所指。故為遣。妙樂云。今明密遣者。覆實。名密。用小。為遣也。約教者。滿字頓教。隱而不說。為密。半字漸教。用以說示。為遣也。約人者如經言。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是也。約化儀者。說法施小為遣。小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