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局問局義可爾法何不遍耶答理絕百非何遍之有蓋從迷悟事說強分兩端不二之性奚甞暫異。
  始終不改大小無妨。
  此約生佛各辨諸佛化他始終法體不改眾生自行始終理性不改而皆大小依正無所妨礙。
  因果理同依正何別。
  此約生佛合論恐疑者云諸佛大小無妨固其然矣眾生既局安得無妨故此釋之。
  故淨穢之土勝劣之身。
  同居方便實報皆有淨穢之相尊特為勝生身為劣又通佛為勝藏佛為劣又丈六為勝隨類為劣他釋淨謂寂光穢謂塵國勝謂法身劣謂塵身同居雖有淨土比寂光還穢應身雖有勝應比法身還劣今觀他意既寂光外唯言同居必法身外但論生身耳是則佛佛之化用豈有三千依正耶又若通取方便實報為穢尊特為劣者諸無此例況此中身土正談自在之相安可以寂光為淨法身為勝乎。
  塵身與法身量同塵國與寂光無異。
  身之與國皆言塵者顯無數量也如文句記云寂光既徧遮那亦等諸身既與法身量同諸國亦與寂光不異以彼例此諸塵義同非謂舉劣況勝。
  是則一一塵剎一切剎一一塵身一切身。
  身剎化事事既即理理無礙故事亦無礙良由諸佛已得即事之理所以身剎重重互現眾生但有即理之事是故依正各各不融問眾生雖自不融何不見佛互現答是盲者過非日月咎故無明未破縱生方便猶有障礙若至實報非但見佛亦復自融仍須知此互具現之相由無明未盡見如是事無明若盡法身究顯則無彼此色相迭相見矣故文句記曰若云塵剎重重相入重重相有重重事等重重說等為未了者以事顯理。
  廣狹勝劣難思議。
  國之廣狹既即寂光身之勝劣既即法身故難思議也此結前二句。
  淨穢方所無窮盡。
  淨穢方所亦必兼正報既一即一切故無窮盡也此結後二句。
  若非三千空假中安能成茲自在用。
  應如染淨門云故須初心而遮而照等今但略示非專理具而已由觀三千空中而證法身寂光由觀三千即假而現塵身塵剎。
  如是方知生佛等彼此事理互相收。
  前云故使自他因果相攝言其理也今云如是方知等者謂其證也不思議理理則勝事故互相收。
  此以染淨不二門成。
  轉染為淨淨用之相故有依正。
  七自他不二門者隨機利他事乃憑本本謂一性具足自他方至果位自即益他。
  由性本不二故事用相即。
  如理性三德三諦三千。
  三千真俗中皆名為理俱以不改為性此指果人已顯之性故以三德三諦言之記云德若無諦德無所依諦若無德諦不得顯故以修成之德顯於理性之諦今若不作此解如何消釋下文。
  自行唯在空中利他三千赴物。
  常在寂光遍赴三土。
  物機無量不出三千能應雖多不出十界。
  機應之相不出十界十界之法不出三土若曉此已方會下文不出寂光之意何者且十如是中報最居末六凡界報止在同居兩教二乘報在方便菩薩界報兼於二土三藏同凡通如二乘別教空假亦齊方便唯佛果報則屬實報謂別圓修中地住所感也問寂光何得無報耶答有二種若自受用則屬寂光即自行空中也若他受用則屬實報即利他赴物也今論機應必須約他但以實造為機權造為應義斯見矣。
  界界轉現不出一念土土互生不出寂光。
  轉現即十界機應正報之相也互生即三土機應依報之相也斯皆指事即理正明自他不二問轉現互生合是能應無記化化之用那通物機耶答眾生身土亦是唯識變現隨緣發生不定係於一界一土故言轉言互耳他釋四土互生皆是果上之用意謂身既現十土須生四而不思佛身有相寂土無形又若以寂土為生亦合以法身為用也。
  眾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諸佛由三千理滿故能應。
  理具三千以佛感佛三千理滿以生應生方諸挹水陽燧引火類同則相親氣同則相合。
  應徧機徧欣赴不差。
  機發為欣應益為赴。
  不然豈能如鏡現像。
  普門玄義云若依地人明闡提斷善盡為阿梨耶識所熏更能起善梨耶即無記無明善惡依持為一切種子闡提不斷無明無記故還生善佛斷無記無明盡無所可熏故惡不復生若欲以惡化物但作神通變現度眾生耳此則作意方能起惡如人畫諸色像非是任運如明鏡不動色像自形可是不思議理能應惡若作意者與外道何異。
  鏡有現像之理。
  諸佛三千有起應之理異乎作意神通也。
  形有生像之性。
  眾生三千有致感之性異乎梨耶所熏也。
  若一形對不能現像則鏡理有窮形事不通。
  若一眾生機發感動諸佛不應則理有所窮感而不通也問上句既云形有生像之性此中合云形性不通何謂形事耶答上據理性今即取事行如玄義明冥顯二機並由過現善修三業方能感應豈可唯藉理具端拱待應乎他本云形事未通釋者仍節此句屬於下文非但喻義不全亦乃文勢不便。
  若形與鏡隔則容有是理。
  若機未交感則容有不應之理問如佛為闡提說法將非無機亦能致應耶答玄義明闡提阿鼻不斷性善亦可為機但今正約顯機為論故非冥非顯機不取也。
  無有形對而不像者若鏡未現像由塵所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