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言振,山言育。周宴曰:振民者,所以起其卑巽之疾。育德者,所以化其苟止之病。
  易因上經卷之二竟
  #1『土』,伋古閣本作『日』。
  #2『肯』原為『之』,據汲古閣本改。
  #3『退』,圾古閣本作『保』。
  #4『明』原為『問』,據《周易本義》改。
  #5『辯』當為『辨』。
  #6『復』,據引文當為『履』。
  #7『辯』,當為『辨』。
  #8 財』,《周易》通行本作『裁』。
  #9『羞』原為『差』,據文義改。
  #10『財』,《周易本義》作『裁』。
  #11《周易》通行本『為』後有-能』。
  #12『大師相遇』,《周易》通行本作『大師克相遇』。
  #13『陽』原為『明』,據汲古閣本改。
  #14『也』原為『九』,據汲古閣本改。
  #15『免』 原為『兌』,據汲古閣本改。
  #16『敬』,汲古閣本為『敵』。
  #17『切』,汲古閣本為『功』。
  #18『日』原本無,據文義補。
  #19『坤』,汲古閣本為『人』。
  #20『四』原為『日』,據《周易》通行本改。
  #21『二』原為『一』,據汲古閣本改。
  #22『治』,汲古閣本為『卜』。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元窮,容保民元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元不利。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元攸利。既憂之,无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无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地澤臨
  卦以二陽來臨,四陰為臨,元、亨、利、貞四字,專贊二陽之長。八月有凶六字,復慮二陽之消。方長而即慮消,贊之未已而懼凶復繼之,聖人扶陽之心何如哉。是故卦辭與傳言臨如此。初九咸臨,謂臨四也。初說四順,以感臨也。四即至而臨澤,與初為臣,則初以一陽來臨,亦臨之以感應之道而已。故曰成臨。然則初雖陽也,而感以貞。四雖陰也,而應以正。咸臨貞吉,不亦宜乎。九二與五,不但說而順,又且剛中而應,是故亦曰咸臨,亦日吉,而更日元不利者。應之者六五,知臨之大君也。又豈四之所得比也。夫既元不利矣,而《彖》反言其未順命者何?曰:五居坤順之中,唯知聽順于二也,故于二則元不利。二以陽德臨之,唯未必一一順命于五也,故于五得大君之宜。然則五以順受,二以中感,若但知順命,非二事也。豈能大有光于五哉。五亦知二之中,不可暫舍,專一聽順,以智處尊,此非虛已。元為能令君子日長者,不能也。所謂舜其大知者是矣。夫舜用其中于民,而其知遂以大。六五行其中于二,獨不為大君之宜乎。六三不中不正,當兌之口,唯知一味甘說。夫求說于上,而上不順,則甘將安用之?轉說為憂,回甘作苦,亦勢之所必至者。此既憂之所以无咎也。固以甘之元攸利,亦實以二陽來臨,切近六三,不覺生憂患耳。乃上則唯知有敦臨而己矣。居地之上,見五知臨者,二亦志,在內之二見四至臨者。初亦志,在內之初則二陽所臨之地,至此益敦,故又曰敦臨也。臨之元、亨、利、貞,不以是與,是謂大亨以正之天道矣。
  附錄
  楊簡曰:至于八月有凶,指二陰長之月也。臨,二陽長。逐,二陰長。凡一卦之變,歷數七,故復曰七日來復。今臨日八月者,自一陽之始而計之,復、臨、泰、大壯、夾、乾、娠、遊是為八也。陰言月,陽言日。
  熊過曰:至臨者,坤兌之交,地澤相臨也。敦,《爾雅》云:如覆敦者,江束呼地,高堆為敦。上居二土之終,高地之象也。敦有七義。
  王畿曰:物之相臨,無若地之臨水,故澤上有地為臨也。絨土制水,宜若易然者。迫之以險隘,則奔潰四出,壞而後已。若居之以寬,則畜而為澤。君子之于民亦然。三代之民,不忘先王之澤教之元窮者。澤,閏物之象,容之元疆者。地,容物之象。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顯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顯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武,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