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也。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避於寒也。
  使志若伏若匪#7,
  今詳匪字當作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皆謂不欲妄出於外,觸冒寒氣也。故下文云: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
  去寒就溫,言居深室也。《靈樞經》曰:冬日在骨,墊蟲周密,君子居室。無泄皮膚,謂勿汗也。汗則陽氣發泄,陽氣發泄則數為寒氣所迫奪之。亟,數也。亟,去吏切。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立冬之節,初五日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次小雪氣,初五日虹藏不見,次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後五日閉塞而成冬。次仲冬大雪之節,初五日冰益壯,地始坼,賜烏不.嗚,次五日虎始交,後五日芸始生,荔挺出。次冬至氣,初五日蚯蚓結,次五日麋角解,後五日水泉動。次季冬小寒之節,初五日雁北鄉,次五日驚烏厲疾,後五日水澤腹堅。几此六氣一十八候,皆冬氣正養藏之令,故養生者叉饉奉天時也。荔,音利。挺,大頂切。鄉,音向。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逆,謂反行夏令也。腎象水,王於冬,故行夏#8令則腎氣傷,春木王而水廢,故病發於春也。逆冬傷腎,故少氣以奉於春生之令也。
  天氣,清靜#9光明者也,
  言天明不竭,以清靜故政之人壽延長,亦由順動而得,故言天氣以示於人也。
  藏德不止,
  新校正云:按別本止一作上。
  故不下也。
  四時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隱則應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言天至尊高,德猶見隱也,況全生之道,而不順天乎?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天所以藏德者,為其欲隱大明,故大明見則小明滅。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則日月之明隱矣。所諭者何?言人之真氣亦不可泄露,當清靜法道,以保天真。苟離於道,則虛邪入於空竅。空,音孔。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
  陽謂天氣,亦風熱也。地氣謂濕,亦云霧也。風熱之害人,則九竅閉塞;露#10濕之為病,則掩翳精明,取類者,在天則日月不光,在人則兩目藏曜也。《靈樞經》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易》曰:喪明於易。豈非失養生之道耶?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霧者雲之類,露者雨之類。夫陽盛則地不上應,陰虛則天不下交,故雲霧不化精微之氣,上應於天,而為白露不下之答矣。《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明二氣交合,乃成四雨露。《方盛衰論》曰: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明氣.不相召,亦不能交合也。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夫雲霧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於原澤,是為天氣不降,地氣不騰,變化之道既虧,生育之源斯泯,故萬物之命,無察而生,然其死者,則名木先應,故云名木多死也。名,謂名果珍木。表,謂表陳其狀也。《易繫辭》曰:天地綑縊,萬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則為否也。《易》曰:天地不交,否。否,部鄙切。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蒐槁不榮。
  惡,謂害氣也。發,謂發散#11也。節,謂節度也。蒐,謂蘊積也。槁,謂枯槁也。言害氣伏藏而不散發,風雨無度,折傷復多,槁物蘊積,春不榮也。豈惟其物獨遇是而有之哉。人離於道,亦有之矣。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不順四時之和,數犯八風之害,與道相失,則天真之氣,未期久遠而致滅亡。央,久也,遠也。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道非#12遠於人,人心遠於道,惟聖人心合於道,故壽命無窮。從,猶順也,謂順四時之令也。然四時之令,不可逆之,逆之則五臟內傷而他疾起。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生,謂動出也。陽氣不出,內鬱於肝,則肝氣混揉,變而傷矣。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長,謂外茂也。洞,謂中空也。陽不外茂,內薄於心,燠熱內消,故心中空也。燠,音欲。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收,謂收斂。焦,謂上焦也。太陰行氣主化上焦,故肺氣不收,上焦滿也。○新校正云:按焦滿全元起本作進滿,《甲乙》、《太素》作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沉,謂況伏也。少陰之氣內通於腎,故少陰不伏,腎氣獨沉。○新校正云:詳獨況《太素》作沉獨。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時序運行,陰陽變化,天地合氣,生育萬物,故萬物之根,悉歸於此。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