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滋苗者,爻固其根;伐下者,鈴桔其上。故以斯調節,從順其根。二氣常存,蓋由根固,百刻曉暮,食亦宜然。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聖人所以身無奇病,生氣不竭者,以順其根也。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是則失四時陰陽之道也。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謂得養生之道。苛者,重也。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聖人心合於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於迷,故佩服而已。《老子》曰: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愚者未同於道德,則可謂失道者也。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格,拒也。謂內性格拒於天道也。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知之至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知不及時也。備禦虛邪,事符握虎,噬而後藥,雖悔何為。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二竟
  #1能:顧本作『散』,屬上讀。
  #2化:原作『合』,據顧本改。
  #3以:原作『已』,據顧本改。
  #4和氣:此二字原脫,據顧本補。
  #5肓:顧本作『盲』。
  #6埋:顧本作『坏』。
  #7匪:顧本作『匿』,無下『今詳匪字當作匿』七字。
  #8夏:原作『下』,據顧本改。
  #9靜:顧本作『序』。下同。
  #10露:顧本作『霧』。
  #11發散:顧本作『散發』。
  #12非:原作『心』,據顧本改。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三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生氣通天論篇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問,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六合,謂四方上下也。九州,謂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也。外布九州而內應九竅,故云九州九竅也。五藏,謂五神藏也。五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而此成形矣。十二節者十二氣也,天之十二節氣,人之十二經脈而外應之,咸同天紀,故云皆通乎天氣也。十二經豚者,謂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也。○新校正云:詳通天者生之本,《六節藏象》注甚詳。又按:鄭康成云:九竅者,謂陽竅七,陰竅二也。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言人生之所運為,則內依五氣以立,然其鎮塞天地之內,則氣應三元以成。三,謂天氣、地氣、運氣也。犯,謂邪氣觸犯於生氣也。邪氣數犯,則生氣傾危,故寶養天真,以為壽命之本也。庚桑楚曰: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天全則神全矣。《靈樞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饉養。此之謂也。
  蒼天之氣,清靜#1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
  春為蒼天,發生之主也。陽氣者,天氣也。《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為天。則其義也。本天全神全之理,全則形亦全矣。
  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
  以因天四時之氣序,故賊邪之氣不能害也。
  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夫精神可傳,惟聖人得道者乃能爾。久服天真之氣,則妙用自通於神明也。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失,謂逆蒼天清冷之理也。然衛氣者,合天之陽氣也。上篇曰:陽氣者閉塞。謂陽氣之病人,則竅寫閉塞也。《靈樞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勝理而司開闔。故失其度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以衛不營運,故言散解也。分,上聲。
  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夫逆蒼天之氣,違清靜之理,使正真之氣如削去之者,非天降之,人自為之爾。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2折壽而不彰,
  此明前陽氣之用也。諭人之有陽,若天之有日,天失其所,則日不明,人失其所,則陽不固,日不明則天暗暝昧,陽不固則人壽夭折。
  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言人#3之生,固宜藉其陽氣也。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此所以明陽氣運行之部分,輔衛人身之正甩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欲如運樞,謂內動也。起居如驚,謂暴卒也。言因天之寒,當深居周密,如樞紐之內動;不當煩擾筋骨,使陽氣發泄於皮膚,而傷於寒毒也。若起居暴卒,馳騁荒佚,則神氣浮越,無所緩#4寧矣。《豚要精微論》曰:冬日在骨,墊蟲周密,君子居室。《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