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日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義備《離合真邪論》中。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日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三部九候為候邪之門戶也。守門戶,故見邪形。以中人微,故莫知其情狀也。
  帝曰:余聞補寫,未得其意。岐伯曰: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日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方猶正也。寫邪氣出,則真氣流行矣。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責移也,
  行,謂宣不行之氣,令必宣行。移,謂移未復之脈,俾其平復。
  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
  針入至血,謂之中榮。
  故員與方,非針也。
  所言方員者,非謂針形,正謂行移之義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盛衰。血氣#5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神安則壽延,神去則形弊,故不可不謹養也。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虛實之應,冥冥之斯,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神?何謂形?願卒聞之。
  神,謂神智通悟。形,形乎形,謂形診可觀。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捫其所痛,義亦通。
  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日形。
  外隱其無形,故目冥冥而不見,內藏其有象,故以診而可索於經也。慧'然在前,按之不得,言三部九候之中,卒然逢之,不可為之期準也。《離合真邪論》曰: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此其義也。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耳不聞,言神用之微密也。目明心開而志先者,言心之通如昏昧開卷,目之見如氣#6翳闢明,神雖內融,志已先往矣。慧然,謂清爽也。悟,猶了達也。慧然獨悟,口弗能言者,謂心中清爽而了達,口不能宣吐以寫心也。俱視獨見,適若昏者,嘆見之異速也,言與眾俱視,我忽獨見,適猶若昏昧爾。既獨見了心,眼昭然獨能明察,若雲#7隨風巷,日麗天明,至哉神乎!.妙用如是,不可得而言也。
  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以三部九侯經豚為之本原,則可通神悟之妙用,若以九針之論棄議,則其旨惟博#8,其知彌遠矣。故日三部九侯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叉存也。
  離合真邪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寫於榮輸,余知之矣。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於經也。余願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宿,謂二十八宿。度,謂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經水者,謂海水、涇#9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濟水也。以其內合經脈,故名之經水焉。經脈者,謂手足三陰三陽之豚。所以言者,以內外參合,人氣應通,故言之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足陽明外合於海水,內屬於胃;足太陽外合於涇水,內屬膀胱;足少陽外合於渭水,內屬於膽;足太陰外合於湖水,內屬於脾;足厥陰外合於沔水,內屬於肝;足少陰外合於汝水,內屬於腎;手陽明外合於江水,內屬於大腸;手太陽外合於淮水,內屬於小腸;手少陽外合於漯水,內屬於三焦;手太陰外合於河水,內屬於肺;手心主外合於漳水,內屬於心包;手少陰外合於濟水,內屬於心。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
  人#10經豚亦應之。
  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淳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
  循循然,順動貌。言隨順經脈之動息,因循呼吸之往來,但形狀或異耳。循循一為輯輯。輯,救倫切。
  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
  大,謂大常平之形診。小者,非細小之謂也,以其比大,則謂之小,若無大以比,則自是平常之經氣耳。然邪氣者,因其陰氣則入陰經,因其陽氣則入陽脈,故其行無常處也。
  在陰與陽,不可為度,
  以隨經脈之流運也。
  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逢,謂逢遇。遏,謂遏絕。三部之中,九候之位,卒然逢遇,當按而止之,即而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