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復明前太陽氣欲絕及已絕之候也。
  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
  錯簡文也。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六竟
  #1九:原作『一』,據顧本改。
  #2雜:原作『離』,據顧本改。
  #3趨:原作『越』,據顧本改。
  #4謐:原作『論』,據頗本改。
  #5猶:原作『由』,據顧本改。
  #6無:原作『云』,據顧本改。
  #7減:原作『人』,據顧本改。
  #8去:原作『云』,據顧本改。
  #9之:原作『二』,據顧本改。
  #10踵:原作『腫』,據頗本改。
  #11證:原作『訂』,據顧本改。
  #12經:原作『流』,據顧本改。
  #13爻:顧本作『義』。
  #14亦:原作『變』,據顧本改。
  #15證:原作『訂』,據頗本改。
  #16證:原作『訂』,據顧本改。
  #17證:原作『訂』,據顧本改。
  #18絕:原作『經』,據頗本改。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七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經脈別論篇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患勞動靜,皆為變也。
  變,謂變易常侯。
  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
  腎王於夜,氣合幽冥,故夜行則喘息內從腎出也。
  淫氣病肺。
  夜行腎勞,因而喘息,氣淫不次,則病肺也。
  有所墮恐,喘出於肝,
  恐生於肝,墮損筋血,因而奔喘,故出於肝也。
  淫氣害脾。
  肝木妄淫,害脾土也。
  有所驚恐,喘出於肺,
  驚則心無所依#1,神無所歸,氣亂胸中,故喘出於肺也。
  淫氣傷心。
  驚則神越,故氣淫反傷心矣。
  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
  濕氣通腎,骨,腎主之,故度水跌仆,喘出腎骨矣。跌,謂足跌。仆,謂身倒也。跌,音迭;仆,音付。
  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氣有強弱,神有壯懦,故殊狀也。
  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通達性懷,得其情狀,乃為深識,診契物宜也。
  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
  飽甚胃滿,故汗出於胃也。
  驚而奪精,汗出於心。
  驚奪心精,神氣浮越,陽內薄之,故汗出於心也。
  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骨勞氣越,腎復過疚,故持重遠行,汗出於腎也。
  疾走恐懼,汗出於肝。
  暴役於筋,肝氣罷極,故疾走恐懼,汗出於肝也。
  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搖體勞苦,謂動作施力,非疾走遠行也。然動作用力,則穀精四布,脾化水穀,故汗出於脾也。
  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不適其性,而強云為,過即病生,此其常理。五藏受氣,蓋有常分,用而過耗,是以病生。故下文曰: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2,淫氣於筋。
  肝養筋,故胃散穀精之氣入於肝,則浸淫滋養於筋絡矣。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濁氣,穀氣也。心居胃上,故穀氣歸心,淫溢精微入於脈也。何者?心主脈故。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言脈氣流運,乃為大經,經氣歸宗,上朝於肺,肺為華蓋,位復居高,治節由之,故受百脈之朝會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由此故肺朝百脈,然乃布化精氣,輸於皮毛矣。
  毛脈合精,行氣於府。
  府,謂氣之所聚處也,是謂氣海,在兩乳問,右日擅中也。
  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
  羶中之布氣者分為三隧:其下者走於氣街,上者走於息道,宗氣留於海,積於胸中,命日氣海也。如是分化,乃四藏安定,三焦平均,中外上下各得其所也。
  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三世脈法,皆以三寸為寸關尺之分,故中外高下,氣緒均平,則氣口之脈而成寸也。夫氣口者,脈之大要會也,百脈盡朝,故以其分次死生也。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
  水飲流下,至於中焦,水化精微,上為雲霧,雲霧散變,乃注於脾。《靈樞經》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樞#3。此之謂也。
  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水土合化,上滋肺金,金氣通腎,故調水道,轉注下焦,膀胱稟化,乃為波矣。《靈樞經》曰: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從是水精布,經氣行,筋骨成,血氣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