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原脫,據顧本補。
  #4陰:顧本『陰』下有『交』字。
  #5為:原作『謂』,據顧本改。
  #6上:顧本作『止』。
  #7之:疑當作『乏』。
  #8不:顧本作『制』。
  #9奇:顧本作『常』。
  #10腸:原作『陽』,據顧本改。
  #11藥:顧本作『聲』。
  #12伺:顧本作『同』。
  #13身:顧本作『聲』。
  #14其:顧本作『寒』。
  #15同:原作『伺』,據顧本改。
  #16強:顧本無『強』字。
  #17自:原作『伺』,據顧本改。
  #18否:顧本作『有』。
  #19重:顧本作『一』。
  #20不偃帶鉤亦病:此六字原脫,據顧本補。
  #21占:原作『古』,據顧本改。
  #22天:原作『大』,據顧本改。
  #23厥陰:此二字原與下『陽明』互倒,據顧本乙正。
  #24不:原作『中』,據顧本改。
  #25問:顧本作『問』。
  #26於:顧本作『由』。
  #27然:顧本作『熱』,屬上讀。
  #28二:顧本作『一』。
  #29主;顧本作『生』
  #30問:顧本作『問』。
  #31大:原作『七』,據顧本改。
  #32害:原作『善』,據顧本改。
  #33後:原作『復』,據顧本改。
  #34泄:原作『也』,據顧本改。
  #35未申:顧本作『午未』。
  #36丑寅:顧本作『寅丑』。
  #37可:顧本作『當』。
  #38忿:原作『壯』,據顧本改。
  #39曰:原作『且』,據顧本改。
  #40應:原作『慮』,據顧本改。
  #41來:原作『未』,據顧本改。
  #42為:顧本作『謂』。
  #43否:原作『石』,據顧本改。
  #44時:顧本作『味』。
  #45大:顧本作『天』。
  #46自心:原作』『悉』字,據顧本改。
  #47沫:顧本作『味』。
  #48火:顧本作『大』。
  #49水:原作『火』,據顧本改。
  #50用:顧本作『丹』。
  #51非緩:顧本作『能破』。
  #52大:顧本作『水』。
  #53媾:原作『病』,據顧本改。
  #54木:顧本作『水』。
  #55制:顧本作『削』。
  #56益:顧本作『溫』。
  #57不:顧本作『盡』。
  #58謂:顧本作『奇』。
  #59內:原作『肉』,據顧本改。
  #60繫:顧本作『繁』。
  #61廣:顧本作『冥』。
  #62勢:原作『熱』,據顧本改。
  #63生:顧本作『全』。
  #64治五:原作『味王』,據顧本改。
  #65中:原脫,據顧本補。
  #66名:顧本作『明』。
  #67氣徹不和,以調氣抉調之︰此十字原脫,據顧本補。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四十九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著至教論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四時病類論》之本末。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日:子知醫之道乎?
  明堂,布政之官也,八窗四闡,上圓下方,在國之南,故稱明堂。夫求民之瘓,恤民之隱,大聖之用心,故召引雷公,問拯濟生靈之道。
  雷公對日:誦而頗#1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
  言所知解,但得法守數而已,猶未能深盡精微之妙用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習道有五:一誦,二解,三別,四明,五彰。
  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
  公不敢自高其道,然則布衣與血食主,療亦殊矣。
  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衛,後世益明,
  樹天之度,言高遠不極。四時陰陽合之,言順氣序也。別星辰與日月光,言別學者二明大小異也新校正云:按《太素》別作列字。
  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
  公欲其經法明著,通於神農,使後世見之,疑是二皇并行之教。○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疑作擬。
  帝日: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裹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以明著故。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誦,亦論也。諷諭者,所以比切近而令解也。
  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曰:不知。曰:夫三陽天為業,
  天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