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道,謂化生之道。綱紀,謂生長化成收藏之綱紀也。父母,謂萬物形之先也。本始,謂生殺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之所攝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生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然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以五運為無能爾也。○新校正云:詳陰陽者至神明之府也與《陰與應象大論》同,而兩論之注頗異耳。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所謂化變#1聖神之道也。化,施化也。變,散易也。神,無期也。聖,無思也。氣之施化故日生,氣之散易故日極,無期棄侯故日神,無思測量故日聖。由化與變,故萬物無能逃五運陰陽,由聖與神,故眾妙無能出幽玄之理。深乎妙用,不可得而稱之。○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又《五常政大論》云: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
  夫變化之為用也,
  應萬化之用也。
  在天為玄,
  玄,遠也。天道玄遠,變化無窮。《傳》曰:天道遠,人道邇。
  在人為道,
  道,謂妙用之道也。經衍政化,非道不成。
  在地為化,
  化,謂生化也。生萬物者也,非土氣孕育,則形質不成。
  化生五味,
  金石草木,根葉華實,酸苦甘淡辛鹹,皆化氣所生#2隨時而有。
  道生智,
  智通妙用,唯道所生。
  玄生神。
  玄遠幽深,故生神也。神之為用,觸遇玄通,契物化成,無不應也。
  神,在天為風,
  風者教之始,天之使也,天之號令也。
  在地為木;
  束方之化。
  在天為熱,
  應火為用。
  在地為火;
  南方之化。
  在天為濕,
  應土為用。
  在地為土;
  中央之化。
  在天為燥,
  應金為用。
  在地為金;
  西方之化。
  在天為寒,
  應水為用。
  在地為水。
  北方之化。神之為用,如上五化。木為風所生,火為熱所熾,金為燥所發,水為寒所資,土為濕所全,蓋初因而成立也。雖初因之以化成,卒因之以敗散爾。豈五行之獨有是哉,几因所因而成立者,悉因所因而散落爾。○新校正云:詳在天為玄至此,與《陰陽應象大論》及《五運行大論》文重,注頗異。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
  氣,謂風熱濕燥寒。形,謂木火土金水。
  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此造化生成之大紀。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天覆地載,上下相臨,萬物化生,無遺略也。由是故萬物自生自長,自化自成,自盈自虛,自復自變也。夫變者何?謂生之氣極本而更始化也。孔子曰:曲成萬物而不遺。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天有六氣御下,地有五行奉上。當歲者為上,主司天。承歲者為下,主司地。不當歲者,二氣居右,北行轉之,二氣居左,南行轉之。金木水火運,北面正之,常左為右,右為左,則左者南行,右者北行而反也。○新校正云:詳上下左右之說,義具《五運行大論》中。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
  徵,信也,驗也。兆,先也。以水火之寒熱,彰信陰陽之先兆也。
  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
  木主發生應春,春為生化之始。金主收斂應秋,秋為成實之終。終始不息,其化常行,故萬物生長化成收藏自久。○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水火者,陰陽之徵兆;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與此論相出入也。
  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氣有多少,謂天之陰陽三等,多少不同秩也。形有盛衰,謂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也。由是少多盛衰,天地相召,而陰陽損益昭然彰著可見也。○新校正云:詳陰陽三等之義,具下文注中。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
  時,四時也。
  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
  一運之日,終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乃易之,非主一時當其王相囚死而為絕法也,氣交之內迢然而別有之也。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
  《天元冊》,所以記天真元氣運行之紀也。自神農之世,鬼突區十世祖始,誦而行之,此太古占侯靈文。洎乎伏羲之時,已鎢諸玉版,命曰《冊文》。太古靈文,故命曰《太始天元冊》也。○新校正云:詳今世有《天一元玉冊》,或者以謂即此《太始天元冊》文,非是。(鐫,子泉切。)
  太虛寥廓,肇基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