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為腎府,股接次之,以氣相連,故兼言也。
  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以脊應土,言居中爾。
  故春氣者病在頭,
  春氣,謂肝氣也。各隨其藏氣之所應。○新校正云:按《周禮》云:春時有病首疾。
  夏氣者病在藏,
  心之應也。
  秋氣者病在肩背,
  肺之應也。
  冬氣者病在四支。
  四支氣少,寒毒善傷,隨所受邪則為病處。
  故春善病勛鈕,
  以氣在頭也。《禮記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民多軌嚏。
  仲夏善病胸脅,
  心之脈,循胸脅故也。
  長夏善病洞泄寒中,
  土主於中,是為倉凜糟粕水穀,故為洞泄寒中也。
  秋善病風瘧,
  以涼折暑,乃為是病。《生氣通天論》曰: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此謂以涼折暑之義也。《禮記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則民多瘧疾。
  冬善病痺厥。
  血象於水,寒則冰凝,以氣薄流,故為痺厥。
  故冬不按嬌,春不歟鈕,
  按,謂按摩。躋,謂如躋捷者之舉動手足,是所謂導引也。然擾動筋骨,則陽氣不藏,春陽氣上升,重熱需肺,肺通於鼻,病則形之,故冬不按躋,春不軌鈕。軌,謂鼻中水出。鈕,謂鼻中血出。跚,音喬。
  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飧泄而汗出也。
  此上五句,并為冬不按踏之所致也。○新校正云:詳飧泄而汗出也六字,上文疑剩。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此正謂冬不按嬌,則精氣伏藏,以陽不妄升,故春無溫病。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此正謂以風凍之氣折暑汗也。○新校正云:詳此下義,與上文不相接。
  此平人脈法也。
  謂平病人之脈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言其初起與其王也。
  平日一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日中陽盛,故日陽中之陽。黃昏陰盛,故日陽中之陰。陽氣主晝,故平旦至黃昏皆為天之陽,而中復有陰陽之殊也。
  合夜至雞嗚,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嗚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雞嗚陽氣未出,故也天之陰。平旦陽氣已升,故日陰中之陽。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
  藏,謂五神藏。府,謂六化府。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
  《靈樞經》曰:三焦者上合於手心主。又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名也。《正理論》曰:三魚者有名無形,上合於手心主,下合右腎,主謁道諸氣,名為使者。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心為陽藏,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為陽中之陽也。《靈樞經》曰:心為牡#1藏。牡,陽也。
  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肺為陰藏,位處上焦,以陰居陽,故謂陽中之陰也。《靈樞經》曰:肺為牝#2藏。謂#3陰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腎為陰藏,位處下焦,以陰居陰,故謂陰中之陰也。《靈樞經》曰:腎為牝藏。牝,陰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
  肝為陽藏,位處中焦,以陽居陰,故謂陰中之陽也。《靈樞經》曰:肝為牡藏。牡,陽也。
  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脾為括藏,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謂陰中之至陰也。《靈樞經》曰:脾為牝截。牝,陰也。
  此皆陰陽、表裹、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以其氣象參合,故能上應於天。
  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精,謂精氣也。木精之氣其神魂,陽升之方,以目為用,故開竅於目。
  其病發驚駭,
  象木屈伸有搖動也。○新校正:詳東方云病發驚駭,餘方各闕者,按《五常政大論》委和之紀,其發驚駭。疑此文為衍。
  其味酸,其類草木,
  性柔脆而曲直。
  其畜雞,
  以鴻為畜,取巽言之。《易》曰:巽為鷂。
  其穀麥,
  五穀之長者麥,故束方用之。《本草》曰:麥為五穀之長。○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犬,其穀麻。
  其應四時,上為歲星,
  木之精氣,上為歲星,十二年一周天。
  是以春氣在頭也,
  萬物發榮於上,故春氣在頭。○新校正:詳束方言春氣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