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顙中之懸雍也。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懸雍作懸離。元起注雲:懸離者,言脉與肉不相得也。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藏宛熟,寒熱獨并於腎也,如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宛,積也。熟,熱也。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外,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脈至如華,謂似華虛弱,不可正取也。小腸之脈,上入耳中,故常聽也。
  脈解篇
  太陽所謂腫腰雅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
  脽,謂臀肉也。正月三陽生,主建寅,三陽謂之太陽,故日寅太陽也。
  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
  正月雖三陽生,而天氣尚寒,以其尚寒,故日陰氣盛陽未得自次。次,謂立王之次也。
  故腫腰雅痛也。
  以其脈抵腰中,入貫臀,過□樞,故爾。
  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3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以其脈循股內後康,合胭中,下循踹。,過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故也。○新校正云:詳王氏云其脈循股內,殊非。按《甲乙經》太陽流注,不到股內,股內乃脾外之誤,當云□外後廉。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強上,謂頸項禁強也。甚則引背矣。所以爾者,以其脈從腦出,別下項背故也。
  所謂耳嗚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嗚也。
  以其脈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爾。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以其脈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狂巔疾也。頂上日巔。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亦以其脈至耳故也。
  所謂入中為□者,陽盛已衰,故為瘠也。
  陽氣盛,入中而薄於胞腎,則胞絡腎絡氣不通,故□也。胞之脈繫於腎,腎之脈俠舌本,故□不能言。
  內奪而厥,則為瘠徘,此腎虛也,
  徘,廢也。腎之脈與衝脈并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康,斜入胭中,循腑骨內廉及內踝之後,入足下,故腎氣因奪而不順,則舌瘠足廢,故云此腎虛也。○新校正云:詳王注云腎之脈與衝脈并出,按《甲乙經》是腎之絡,非腎之脈,況王注《痿論》并《奇病論》、《大奇論》并云腎之絡,則此脈字當為絡。
  少陰不至者,厥也。
  少陰,腎脈也。若腎氣內脫,則少陰脈不至也。,少陰之脈不至,則太陰之氣逆上而行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
  心氣逆則少陽盛,心氣宜木,外鑠肺金,故盛者心之所表也。
  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足少陽脈,循脅裹出氣街,心主脈,循胸出脅故爾。火墓於戌,故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
  躍,謂跳躍也。
  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亦以其脈循脾陽,出膝外康,下入外輔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附,做氣盛則令人跳躍也。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
  陽盛以明,故云午也。五月夏至,一陰氣上,陽氣降下,故云盛陽之陰#5也。
  陽盛而陰氣加之,故酒酒振寒也。
  陽氣下,陰氣升,故云陽氣盛而陰氣加之也。
  所謂經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經腫而股不收也。
  以其脈下脾抵伏菟,下入膝體中,下循腑外康,下足附,入中指內間;又其支別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問。故爾。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藏府問,故為水也。
  藏,脾也。府,胃也。足太陰脈從足走腹,足陽明脈從頭走足,今陰氣微下而太陰上行,故云陰氣下而復上也。復上則所下之陰氣不散,客於脾胃之問,化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藏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水停於下,則氣鬱於上,氣鬱於上,則肺滿,故胸痛少氣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惡喧故爾。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并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新校正云:詳所謂甚則厥至此,與前《陽明脈解論》相通。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歎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凱腹腫也。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