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符破廳法
  誅者,責問符吏符牒運違時。不依急切,不肯允遲,有去無報,謂之誅符。破廟,亦責問社膚神官符牒章,有法無報,故合決杖停解,別 有差替,謂之破廟也。
  羅天師傳太上老君金口所說科律,一符不允,責在直符。再書
  書今之章也。
  不達,決解直符。可以躡地紀三遍,誦十八篇咒,訖,散為禹步,九跡三步,配衣,轉天關,指某日某地。
  地者,偃如今日是甲子。即指子地,言某月某日,是甲子王文卿當直日。此日是何直符,傳符牒為某事,其事不行,允合重凝停解差替,以周而復始。復聖君科,可責問其罪事,須依科勸問,科決不多,停解差替,如此即常安。於史兵社廟卿等事,須依金科玉律行下,說報。
  即勑云云。
  如前注中之符勃行用,速於水火也。
  破廟亦可,躡地紀三遍,誦十八篇咒。訖,散三步九跡,配衣。轉天關, 指某廟某州縣社,不肯傳下符牒,天命令人破央脊,停解差替。
  言若替即存其廟古人,但言停無替,即是破。
  訖,報。
  後聖君告張天師曰:夫誅符破廟。皆淤中上古志真人,請差天神大將軍大官,下監決餌停破也。吾今但依元差三將軍,天與身應。
  天上一某元將軍,身,中應出同行之是也。但曰上中下元,看取行用也。
  即不得用重章,奏請天官下盈,誅符破廟。此二事行用,並有訣。訣在左手第三指第三節上右邊,捻之。若行此私法三度五度,訖但捻訣,符吏自有推排有過之者。請罷,常訣以赦之,後符吏轉加敬畏。舉心便行,起、念便至。妄怎怎。慎之真人也。
  三會日醮祭盲功遷賞吏兵法
  社廟不遷賞酒,仍位壇外坐。
  老君曰:夫受法之人,皆須准科儀行醮祭,則吉,妄行則凶。上志之人皆明此道。其科言上元月中上會之日,醮天官君上元唐將軍,
  上元上部唐將軍,姓唐名短。中元上部又是姓唐名宏,為上元座之史,兵領中元下元,上部諸將軍降臨,醮席三上九獻酒。
  為三元主將吏兵,受醮之首領。三元將軍吏兵,功曹司吏,諸籙中兵將,玉童玉女等,降赴就某席坐受醮。此日是正月七日也。上以召會九天之官,中以九地之官,下以人身中法籙將軍吏兵及水官將軍吏兵也。
  後聖君告天師曰:夫三會之日,天地水三官中大神君將軍吏兵等,俱會此一日為社會,求飲醮。此日醮除罪獲善,福祐人物。
  育養奴婢牛馬之類也。
  禍滅災消,身家喜慶。
  何也,為此日天地水三官三神,俱會於此日也。
  上帝恩放,此日不朝集。
  所以獲福。又夫醮皆是入正日之夜,人定後一更時,或二更時,醮得大福祐。此時眾神俱會之時。若過三更至五更,切不堪醮。何也。為神官皆屬陰,夜中似如人見,日日早朝會家,閑客即得來。要客皆有公事,直至衙退,方始得來。其神官仙官將軍吏兵等,入三更向後至五更,皆欲上朝天曹,以心攻前排整,車御忙,心亂思,不來受禮,來亦不久,忽忽不多周匝,所以不獲福,卻招惡也。如志人學道,先須知此為妙,慎勿妄示非人。非人妄說異端,即招天考。
  又科言中元月中中會日,地官君上元中部李將軍,及中元中部葛將軍等,為醮主醮之。
  後聖君告天師曰:天地之間,各二儀後,即有三元,中元為地,人兩主也。
  李將軍領地官,葛將軍主領人身三魂七魄,身中三將軍,百五十將軍,仙靈將吏。但是中元人身中受符籙為仙座,以主中元之氣也,皆是李葛將軍為主,部領天官水官等,三元俱足,官將史兵會也。
  先領上元下元君官將軍,兵士功曹司吏,六甲君官將軍兵吏,玉童玉女,直宮從官符吏等,先坐,訖始中元李、葛二將軍二人,及兵士方坐。師主心分主領指撝座位,定後方始啟請,分明一一飲食在,師主指攝安置,上酒處分,般數取足。
  令人更益密漿之屬,保真見李尊師,令添茶,每座三四盞,保真令丁醮祭傳法,伏依本師,不敢違闕,請後人相傳繼代,莫絕本師之教。
  又科言下元月中下會日,水官君上元下部徐將軍,及中元下部周將軍等,為主醮之事。
  後聖君告張天師曰:上會日正月七日,天真下觀,子此日設醮,天官君兵將及地水官等,盡心須以虔懇,勿穢濁,受福無量。中會,地真來監醮,地官君兵將吏及天官水官君等,下會日水真來監醮,水官君兵將吏及天地官君等。
  中會七月七日。下會十月五日,此三日并是三會之日也。
  先領上元及中元君官將軍,兵士功曹可吏等,先坐。訖,始下元徐周二將軍二人,及兵士方坐。師主心分主領,指撝座位。
  主是受三元籙人自醮,及入諸弟子等共醮,亦得,故云師主。
  後聖君告天師曰:卿是三元法籙吏兵
  師主,故上古為之師主,為有弟子及同學人兵,設醮即須各依辭云云。如若自辭,即不用辭。若讀詞畢,即讀言功狀一遍。
  其狀言功,遷賞吏兵。如實有功,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