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貫之,始自虛無,從無入有。
  綠水是虛無之體,故言從無也。入有者,從此虛無氣中,運五行造化,忽生還丹,故言入有也。
  從有返歸於無。
  其丹雖然有也,遇換鼎器之時,是逐月添合青龍,乳育白虎,還復無也,故日歸於無也。
  還返數終,神丹自睹。
  鼎中靈藥,數轉已足,滿鼎殷紅,又如血滴,中有白酥湧起之狀,惟聖與賢,莫測靈通變化也。
  隨日月之變遷,順五行之情性。且如十五、十六日月正圓,明丹亦氣盛光明也。月將虧損,丹亦伏藏收結也。如是返覆之數,九轉皆總如斯。凡丹書云九還七返者,此之謂也。
  九為陽氣之初,七為太陰之始。几運大丹,並須陰陽對用,昇降輪還,九六爻變。《易》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又曰:用九,乃見天德。是以治丹之象,並奉天時,合節須節,合行即行。《易》曰:天地節而四時成,陰陽節而萬物生。所以丹家盜之,一如推化萬物,變移種種奇異,花藥紅黃,枝條垂布,俱存鼎中,聖人效之變化也。《易》曰: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聖人則之。几治丹言運符節者,此之謂也。還丹得不生焉。已上明論注解九還七返大義,俱是還丹成熟之訣。丹若不節不剋,不止不殺,無能成寶者哉。又丹書聖人類天地萬物之情,窮陰陽配合之道,治符造化,盡妙五行,春氣發而草木華,秋氣收而萬物實也。
  《太易丹書》云:還返既老,精凝不飛。若以朱砂抽汞,鉛花取芽,八石三黃,五金雜類,此俱不入大丹之源。但可以制伏,變化黃白,添為世寶,濟貧助道,救接孤危。若將此頑滯之物為丹,奈仙經云:朝服一刀圭,暮可生羽翼。料玆頑質,必不及斯。且朱砂水銀有質之類,又經火緞,陽毒相含,服之發渴爛腸,喉結如火,千萬莫能療,五藏已亡,萬金之身誤傷何苦焉。馬明先生曰:還丹者,見水歸水體,入火復金液,服食如風雨,消融歸百脈。
  還丹從漿液化,故言金液。可以融百脈,服之注灌百脈,疾如風雨,驅除邪氣也。
  陰君曰:無質生質是還丹,凡汞凡砂不勞弄。論曰:無質者,虛無之氣是也。此氣呼吸動靜,騰躍伏藏,非離母也。母者水也,水合真鉛,配為華池,華池便是丹田也。丹書云:用鉛不用鉛,鉛是舊丹田。既產其丹,名為生質,故曰無質生質是還丹。論曰:水雖有形,終而無質,神仙以法制之,能生質也。生質之由,始綠昇降致玆有也。
  昇即鼎中陽氣上騰,降即壺中陰氣下結也。
  論曰:丹處虛無者,與蠹籥而伏華氣是也。
  河上公云:索籥空虛,故能有聲氣者也。
  一氣純乾,全行陽道。一氣純坤,全行陰道。並是陰陽交媾,二氣成真,真者丹也。丹者凝結之象,紅液是也。
  丹成故非檀末之形,俱為紅液之象也。
  訣曰:切在先憑刻漏,晝夜無差,或退水進火之時,俱在午前分漏,焚香勿絕,仰告上真,乾火盛明,恐鼎有失。
  亢龍有悔,是此時也。治重剛之險,九天之德,莫盛於斯,故日乾火盛明也。
  不可輒拋藥堂,專聽龍吟盛位之聲,審察陰陽調理之候,或聞雄聲稍武,
  武是亢龍之火,純陽也。綠陽道將退,未免進火,應其時數也。須滿鑪之火得,不憂玆驚失,又慮鼎器難禁。有此雄聲,切在小心,以時消息也。
  暫開午門。
  午門,是下次進火之門。納陰之首,暫且開之。放火氣伸緩,侯聲稍和,清幽絲竹之類,卻掩之,氣和者也。
  微通火氣,其聲清幽,徐而復掩,又恐歇氣,多時節滯,神丹變化。
  自此已上俱是乾道變化,治丹君子善守護持,方保貞吉。
  訣曰:其次遇進水退火之時。
  時在娠卦,治一陰而御五陽,乾元亨利,萬物資生,承順乎天,乃終有慶也。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盛暑雷震,息以威蘿。芽體漸成,循善無失。漏應二更,貞而復吉。《太易》曰:娠結其瑞,雪霜其素。胎滯濛肥,陰為陽主。道之樞機,伏藏為虎,履霜光耀,堅冰寒沍。此時丹漸凝結矣,神水已變,大道功全造化,既成黃芽,鍊徹九轉,靈質可觀,號曰老芽,以玆方熟。
  黃芽澄鍊須熟,方堪入用,鍊化為丹。太一真人玉壺頌云:十月霜飛雪又濃,黃芽內熟色顯顯。修丹若見黃芽熟,安得不思金虎龍。是知黃芽九轉方熟,或如欄干鐘乳,疊石嵯峨,科計萬條,絲文馬腦,玉柱玲瓏,種種靈異之象,直候九轉將足,收此靈芽,上壇呈天,誠心仰告,弘願惟深。再鍊靈芽,願成大藥,晨昏朝拜,開啟壇爐,從此之後,志鍊還丹。
  《參同契》云:黃芽者,是大藥之根基,長生之至寶。其奈孤陽之芽,未可獨立。水合陰陽,方為大藥。論曰:故知水者,大藥之宗,內固營丹,外化萬物,合陰合陽,神仙之母。太上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萬物得一以生黃芽。得水改性換形,變為還丹,正名大藥。所以《參同契》云:孤陽之芽,未可獨立。水合陰陽,方為大藥。是知天機之事,不可得而聞之,玄誡也。論曰:水本非神,得數則真。故言神水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