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歷法令,至誠專密。謹候日辰,審察消息。
  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霰雪。
  二分縱橫,不應漏刻。風雨不節,水旱相伐。蝗蟲涌沸,山崩地裂。
  天見其怪,群異旁出。孝子用心,感動皇極。近起己口,遠流殊域。
  或以招禍,或以致福。或興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來,由乎胸臆。
  動靜有常,奉其繩墨。四時順宜,與氣相得。剛柔斷矣,不相涉入。
  五行守界,不妄盈縮。《易》行周流,屈伸反覆。
  此與上篇論《屯》、《蒙》朝暮、內體外用相表裹。蓋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庚,巽辛,坎戊,離己,艮丙,兌丁也。重卦之法,《乾》下三爻納甲子、寅、辰,上三爻納壬午、申、戌,《坤》下三爻納乙未、巳、卯,上三爻納癸丑、亥、酉;《震》下三爻納庚子、寅、辰,上三爻納庚午、申、戌;《巽》下三爻納辛丑、亥、酉,上三爻納辛未、巳、卯;《坎》下三爻納戊寅、辰、午,上三爻納戊申、戌、子;《離》下三爻納己卯,丑、亥,上三爻納己酉、未、巳;《艮》下三爻納丙辰、午、申,上三爻納丙戌、子、寅;《兌》下三爻納丁巳、卯、丑,上三爻納丁亥、酉、未。而內體從子至辰、巳,外用從午訖戌、亥。故朝《屯》則初九庚子之爻,當子時;六四戊申之爻,當卯時。暮《蒙》則初六戊寅之爻當午時;六四戊戌之爻,當酉時。餘六十卦,各以此法推之。此再言一日之火候也。
  晦朔之問,合符行中。渾沌鴻檬,牝牡相從。滋液潤澤,施化流通。
  天地神靈,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隱形而藏。始乎東北,箕斗之鄉。
  旋而右轉,嘔輪吐萌。潛潭見象,發散精光。畢勗之上, 震出為徵。
  陽氣造端,初九潛龍。陽以三立,陰以八通。故三日 #1震動,八日 兌行。
  九二見龍,和平有明。三五德就, 乾體乃成。九三夕惕,虧折神符。
  盛衰漸革,終還其初。 巽繼其統,固濟操持。九四或躍,進退道危。
  艮主進止,不得瑜時。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飛龍,天位加喜。
  六五 坤承,結括終始。菔養眾子,世為類母。陽數已訖,訖則復起。
  推情合性,轉而相與。上九亢龍,戰德於野。用九翩翩,為道規矩。
  循據遊璣,昇降上下。周流六爻,難得察睹,故元常位,為《易》宗祖。
  此再以納甲言一月之火候也。又以《乾》六爻納於其問,以明陽氣之消息。箕、斗但言東北,畢、勗但言正西,借天之四方以言地之四方耳。非謂天之東、北、西方也。六五恐是廿六字。廿,音入,即二十字。二十六日以侯,《坤》卦用事也。用九以下,與上篇乾、坤二用處相表裹。
  朔旦為 《復》?陽氣始通。出入元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需得常。 《臨》爐施條,開路正光。光耀寢進,日以益長。丑之大呂,結正低昂。仰以成 《泰》,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輻賡於寅,運而趨時。漸歷 《大壯》,俠列卯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刑德相負,晝夜始分。 《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擢羽翮,振索宿塵。 《乾》健盛明,廣被四鄰。陽終於巳,中而相干。 《姤》始紀緒,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為羹賓。賓服於陰,陰為主人。 《遁》去世位,收斂其精,懷德俟時,棲遲昧冥。 《否》閉不通,萌者不生。陰伸陽訕,沒陽姓名。 《觀》其權量,察仲秋情。任蓄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蘗,因冒以生。 《剝》爛支體,消滅其形。化氣既竭,亡失至神。道窮則反,歸乎 《坤》元。恆順地理,承天布宣。
  玄幽遠眇,隔閡相連。應度育種,陰陽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
  先迷失軌,後為主君。元平不陂,道之自然。變易更盛,消息相因。
  終《坤》始《復》,如循連環。帝王承御,千秋常存。
  此以十二卦細分一月之火候,亦通一歲之火候也。一月之法,二日半為一卦,《復》為震之坤,《臨》為兌之坤,《泰》為乾之坤,《大壯》為乾之震,《央》為乾之兌,《乾》為乾之乾,《姤》為乾之巽,《遁》為乾之艮,《否》為乾之坤,《觀》為坤之巽,《剝》為坤之艮,《坤》為坤之坤,《臨》為複震,《大壯》為複兌,《乾》為複乾,《遁》為複巽,《觀》為複艮,《坤》為複坤,其推演之例,以卦名、律名、辰名三者而言。輻奏,即太簇;俠例,即夾鍾;洗濯即姑洗;中,即仲呂;昧冥,即林鍾;伸#2即申;任蓄,即南呂#3,閡,即亥;應,即應鍾。大率傅會假託,不足深究也。後為主君,蓋亦讀《易》而後得主為句,其誤久矣。
  將欲養性,延命卻期。審思後末,當慮其先。人所稟軀,體本一元。
  元精雲布,因氣託初。陰陽為度,魂魄所居。陽神日魂,陰神月魄。
  魂之與魄,互為室宅。性主處內,立置鄞鄂。情主營外,築垣城郭。
  城郭完全,人物乃安。于斯之時,情合乾坤。乾動而直,氣布精流。
  坤靜而翕,為道舍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