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豫章之土為器,及搗雲母、譽石、磁石、硫黃、石膽為丹,豈非大謬?託意為之,故《經》云:持之有法禮,則未忍悉陳程敷。豈秘直說也。如斯之士,未足可言。頑,水銀之別名。
  鼓下#58五石銅,以之為盡樞#59。
  盡樞,器也。不知其理,妄將五金為鼎,豈有得耶?五星、五金皆出石中,故云五石。非鼓石能出金銅也。若伏乾汞為銀,即須銀器。若作丹,須土鼎。用鉛不鍊玄白,金花塗內即成也。
  雜姓不同種#60,安肯合體居。千舉必萬敗,欲點反成癡。傲倖#61訖不遇,聖人獨知之。稈年至白首,用索悵狐疑#62。
  物非種類,雜何可成?千舉萬敗,至老不愜,心生悵望,猶自狐疑。又傚倖不服膺於師,廣集經訣及《參同契》,索盡財貨,謬雜諸石,至老不可得也。
  背道守迷路,履徑#63入曲邪#64。
  言人尋《參同#65契》及隱訣,云:法非在此中。不識真經,妄屈曲邪路,故把道守迷。此之謂歟。
  管窺不廣見,難以揆方來。
  謂人執一法,或得一經一訣,即云妙。猶如管中窺明,豈是廣見遠方處來?
  若夫至聖,不過伏羲,始畫八卦,效法天地。
  伏羲太嗥氏木德王,仰效天象,龍馬負圖,由河出現,而定八卦。後神農重其卦,引而申之為六十四卦。《繫》云:天生變化,聖人則之。
  文王帝之宗,修而#66演爻辭。
  後周文王演《易》而定爻辭、絲言。
  夫子庶聖雄,記《十翼》以輔之#67。
  夫子是眾聖之雄,故作《十翼》。爻辭、象、繫、卦、象辭并前為十卷,名日《十翼》。後夫子讚《易》道,迷《象》、《象》,所以《易》者,微妙之宗旨,照玄志命之書,故在夏日《連山》,在殷日《歸藏》,在周名《周易》,在漢名《太玄書》,在晉名《同林》。故丹道至妙,託《易》象焉。
  三君天所挺,迭興更御時。優劣有步驟,功德不相如#68。
  言天下至聖元過伏羲、文王、孔子三君,是天下之挺,特畫卦演爻作《十翼》,知盛衰,猶不敢御爐火,同彩不能明。何況几流而輒合造化?此道幽玄,親承火訣,然可合之。又三皇已前人乃淳素五帝,已後世法日澆,所以古人用二味成丹,後人乃知眾石。所以論其功優劣不相得也。
  制作有所踵,
  言制作自有踵,非類不成。
  推度審分銖。
  銖者,一斤藥有三百八十四銖。應天度數,須審分銖,應度數也。
  有形易忖量,
  言汞得金花,為形為丹鈴成,如作黃白用金銀和汞易忖量也。
  無兆難慮謀。
  謀,計策也。兆,基本也。汞不得金,為基本難謀計,故水火有形尚不可調制;汞甚神化元兆,實難謀思也。
  造作#69令可法,為世定詩書。
  法,則也。言真人造作丹衛著於經方,在世人自不悟。詩是古歌,書是《參同契》,故《同契》詳古歌,而造俱流在《契》。丹方了了,人自不明其理,謬自出意,猶如孔子刪《詩》定《禮》,永為法則,故丹衍若不明《同契》之人,道鈴不成,成亦不長,不得神妙變化之理。
  素元前識資,因師學悟#70之。
  素者,白汞、金、鉛、汞也。非師不悟,所以徐君自言.因師始悟。今言《同契》及別經訣,多有隱祕,或前或後,故亂著文言,素既不明,皆因所學經師而悟者也。
  浩若寨帷帳#71,
  如曠野之中,而元帷帳。託空出意,而造何益也?
  暝目#72登高臺。
  閉目自意,終元得理。如暝目上高臺而元所見,如人好此丹道,見登於此,所費元成,暝目不悟。
  《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鄭重說,俗人#73不熟思#74。
  《火記》是丹經也。言神丹大藥六百餘條,雖有多方,其趣雖殊,終歸一理。恐人不曉,故文字重重而說。何故不真說者?為神丹祕重,始不直說;恐泄漏天機,始祕此文。又恐長生之道絕,人不修道,謗世元有長生神仙之藥。又其道在近,俗人自不熟思,使尋金汞陰陽,一金一石可曉者也。
  竊代#75賢者談,曷敢詐為辭#76。
  辭者,經方、《同契》也。言我此書實說,不詐為謬,傳於後代。諸賢竊心見之,須自思取悟。
  若遂結舌瘡#77絕道獲罪誅。
  始實說之,恐人不遵道,始結舌不言。又恐道絕獲罪也。
  寫情著竹帛,恐泄天之符#78。
  符,汞也。是天之心汞,又生五符也。
  猶豫獨增歎#79悅仰綴思愚#80。
  謂始寫情竹帛流文,恐泄漏不說,道絕獲罪於身,故猶豫二途。思情綴錄,故隱言亂說。
  始之有法程#81,未忍悉陳敷。
  言修治丹法,自有法程。未忍悉陳敷,露程數。
  略述其綱紀,開端見枝條#82。
  所作有法,未能盡說,略迷紀綱,開視枝條,敷露此法。故制伏之道,表以天心,立象以言,象若不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