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受經之身先信未備,後遇賢人齎信請受,皆當以所受之信充備,先師之服餘者,可為身法用。
  又曰:受經法信當十分折二,以送祖師。又二散乞貧人、山棲道士,餘信營已法用燒香然燈,為弟子立功。
  又曰:天王帝主禳灾度厄,用五色紋繒,隨方丈數龍用上金,命繒用紫紋,庶民用縵繒,龍用中金,然燈請乞同如上法。
  右出《洞玄明真經》
  天尊曰:大道何其責人財寶,強使作功,故觀其慳心,質求其意,
  有而弗散,將何求哉?窮而發心,志意堅明,勤苦師門,勞不為憚,道已鑒之,如此之輩則功感諸天,故施財以對心,推心以對財,其功等爾。古人求心,末世求財,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財不度。所以爾者,末世貴財而不貴道,以黃金萬斤、仙經一部施於窮山,末世乃當貪取此金,豈貪仙經?黃金尅為身患,仙經剋得命長,亦公知如此,只自不能兔於慳貪,既自不能兔於慳貪,安得名為道耶?故非道弘人,此之謂也。
  右出《洞玄三元品誡經》
  太上曰:法信以營齋,供養經道香油,為一切作福田及施散山林寒棲道士、世間窮厄六疾者,法師不得私用,其罪甚重,誤人學道,學道之士慎之,慎之!
  右出《洞玄自然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卿授此經,當依冥典法信,用金錢紋繒等物
  皆令如式。此法出自虛无浩素元君之凝思,五方元老常所寶修。受者資上金五分、素絲五兩,以五方元老之靈,本命紋繒,上壽百二十歲。計歲餘一公王一疋,中人一丈,貧者一尺,此三種物慎不可闕,闕而強受,受者有罪。其中增降,貧富量之。
  右出《洞玄思微定志經》
  真人曰:《五千文》仙人傳授之科,素與靈寶同,限高才志士、好諷誦求自然飛仙之道者,具法信紋繒五十尺與靈寶,一時於名山峰上受之。
  仙公曰:世有高德人欲諷誦期昇仙者,當與靈寶同時受之。
  右出《洞玄敷齋經》
  太微天帝君告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曰:其心好道,樂真勤心注玄者,無吝財物,輕物貴道道,無不存如此之士始可與言,內愛財寶外心浮好者,道亦已照閉之,玉笈加以金闕,昇度之後藏之名山。
  右出《洞真太上神虎玉經》
  傳授真諱隱術,依四極明科盟,紫金八兩,丹文錦八十尺。
  右出《洞真丹景道精隱地八術經》
  凡經師之受盟物,當施散於寒窮,救貧病之急厄,拯山川之餓夫,營神靈之公用,若私割以自贍,貪溢以為利者,則經師之七祖受長考於地獄,身入風刀。
  右出《 洞真高聖金玄經》
  凡受《大洞真經》三十九章,太上大道君八景玉籙八風徘徊帝一之道,太丹隱玄迴元五通十二上願,玄母八間先進洞房金華雌一九玄列紀靈書紫文,填生五藏琅訐華丹,當啟鐶割繩乃得傳之,節度如左。
  紫金為環,環徑一寸,截破一環,分為兩半。經師及弟子當各帶一半,終身佩之,青絲為繩,繩長九尺,各割半以纏繞縛此半環,又合帶之。青錦一尺八寸,各分半為囊,以盛此金,環及青絲繩,分環各畢,弟子三拜受經。
  右出《洞真大洞真經》
  受太上素靈大有玉篇九真明科,案科資上金三兩、紫紋百尺、青繒二十七尺、赤絲五兩、沉香一斤、丹一兩,詣師以為盟信。
  右出《洞真四官內神寶名玉訣經》
  五色錦各五十尺,以請五帝仙官。紫金五兩,以誓五方之信。
  沉香五斤,以上聞三元宮。
  真珠一斤,以為盟丹之信。
  書刀子一枚,以斷死炁之路。
  金珠七枚,以奉請七元之精。
  絳紋七十尺,以為炎光之信。
  右出《 洞真紫度炎光神玄變經》
  凡受玄丘大真書隱文者,白絹四十尺、青一十尺、金鐶三雙、香九兩,
  白絹以代曲素之歃血,
  青襟以為七百年三傳之誓,
  金環以為誓心不洩之約,
  香以為明靈之盟。
  凡受曲素訣辭之法,用丹帛四十尺、金鈕兩雙,以為帝玄真之信。
  右出《洞真曲素訣辭經》
  凡紫書丹字之文,弟子齎上金七兩、黃紋四十尺、青三十二尺,告盟而傳。
  右出《洞真黃炁陽精經》
  凡傳授招靈致真攝魔豁落七元之符者,依明科之法,弟子齎金魚玉龍各一枚、紫紋百尺、上金三兩,以奉有經之師,誓於九天之信。
  右出《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飛經》
  古者盟誓皆歃血斷髮,立壇告天,以為不宣求信之約,今自可以金青之陳以代髮膚之體,列於別靜,祝啟上皇,法用金鐶三枚,鮮明赤而有光者青帛三十九尺,以代三契之盟,亦可相連為二十七尺,盟物備錄,不得私用以自營。
  右出《洞真太丹隱書經》
  凡受七聖玄紀迴天九霄白簡素籙之文,弟子齎上金七兩、紫紋七十二尺、上朱七兩,詣師北向,命高聖盟天而傳。
  右出《洞真七聖玄紀經》
  凡受九真玄經者,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