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矣。所以曰,不得罪於五藏,是名能孝。此外卻要理會得收放,心存夜氣,方謂之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即是窮取生身受氣初的工夫,脩學至此時,卻是最上品的孝道。然不能養親,不能正心,不能惜身,但對人言我能窮取生身受氣初,便是孝道了,是謂不修人道而脩仙道,後地成就未可必,而先獲罪於所天矣。當知九霄之上,豈有不淨不明,不忠不孝的神仙也無?如上能淨能明、能忠能孝四事,學者努力進脩,得到這地步,又當知向上有真淨真明,真忠真孝,不可不知,不可不行。若能深明性地,不染一塵,動靜俱定,應酬無傷,是名真淨。澄湛心源,冰壺水月,映徹萬象,寤寐恒一,是名真明。不黍稷犧牲,惟不欺為用,小心翼翼昭祀上帝,是謂真忠。珍嗇元氣,深知天命,長養道胎,繼續正脉,是謂真孝。如上行持無忝,庶幾踐形惟肖,方謂之真人。
  敢問真人之義云何?
  答曰:真者,一真無偽。人者,異於禽獸。淨明教中所謂真人者,非謂吐納按摩、休糧辟穀而成真也。只是懲忿窒欲,改過遷善,明理復性,配天地而為三極,無愧人道,謂之真人。
  問曰:踐形惟肖,此不過儒家之說,是脩人道之工夫,至於脩仙道之要,是同是異?
  答曰:吾當為詳言之。大凡人生天地間,恰如印下一箇模子相似。又如蓮房有子,中含藕根荷葉,具體而微。今夫人頭圓象天,天一也,乾陽之數奇,人皆一首。足方象地,地二也,坤陰之數偶,人皆雙足。須彌山為天地骨,人有脊梁骨象之。泥丸居頂,象大羅天宮,兩眼象日月,三焦象三界,五藏象五嶽,大小腸象江河,心有七竅象七星。中天北斗七星,是二氣五行之總會,賦予人身, 為健順五常之性。臍居下,表風輪水淵之境。小水出乎前,表水歸東南海。大腑居其後,表酆都牢門向北。按經云:酆都在下方癸地,處穢濁腥黑海中,所以人間獄門皆作園扉。古人制獄者,蓋有所祖。又曰酆都之山,日月光所不照,人兩眼亦不及見其後。人身如此,可謂禀質陰陽,肖貌天地者矣,可不自重乎?姑以形軀言之。人當靜坐時,正其衣冠,不動聲色,首體端直,坐如矴石,則一身鎮靜,肖象乾坤,是有多少尊貴處。若輕浮躁動,偃仆欹側,動股搖身,坐不安席,是有多少寒賤處。是豈有志踐形惟肖者哉。形軀既能嚴整,行正坐正,睡臥亦端然。又當思惟一身之中,有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實不離乎中黃丹扃也。能默悟此道而篤行之,即是能充其形矣。凡能如此為人者,云為中不昧本性,議論中皆有元氣。
  問如何是不昧本性?
  一舉一動作有義事。
  如何是皆有元氣?
  口不忘大中至正之理。
  問:亦有人不理前語者,如何?
  法子讀書明理,聞見此語而不自重自愛者,可謂不紹家業,又謂之自外。造化卻怎弄人。康節云:還知虛過死萬遍,恰似不曾生一般。然造化實未嘗相外,何以故?但看順理而行者,自有無量福德。背理而行者,自有無盡憂苦。由是觀之,立身穹壤間,父乾母坤,豈可不思踐形克肖也哉。
  或問曰:孟子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窒欲之義,願聞何如?
  答曰:道書云,人生十六歲為春,十六歲為夏,十六歲為秋,十六歲為冬,通成六十四歲,以配六十四卦。當春夏之年,體春元夏亨之義。元者始也,元氣渾淪,宜善保護。亨者通也,元氣宣通,以淑其後。此蓋花開葉發,比人朱顏青鬢時也。然雖如此,切忌過分,庶幾免病矣。所以前賢有云,少而寡慾顏常好,孝不求名語亦真。此兩句甚有味。又要理會得宜爾室家者,是名正欲。此外有犯,是名邪淫,又名非道行淫。儒家謂之踰禮越禁,冒犯憲章。仙佛書中謂之極重惡業,墮落輪迴。正慾者,只是嗣續人道,繼承冑系,作有義事。若犯邪淫,則是作無義事。認苦為樂,或疾病,或夭折,皆是不重遺體,於孝道有虧。且使神識日墮幽陰穢濁之境,而不自覺,良可哀憫。前輩曰:作有義事是明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明悟不惛者得人道之正,狂亂不改者殆非人類矣。若珍護元氣,至秋時宜漸收斂。《傳》曰:秋者,揫也。揫斂之象,草木黃落,比如人身鬚髮漸白。草木當此,乃歸根復命之時。元氣歸宿于根本,所以逢春生意勃然。至十六歲冬時,尤宜深藏秘固,如霜降水涸,河冰地凍,故謂之秋收冬藏。何以人而不如物乎?大概古先聖賢,體天法道,與四時合其序,於宇宙 間,俯仰無愧。今之學者,自當依而行之,去道不遠。更有年華雖老,自漏不止,元氣不復歸根,遂至自己神識,隨流傾墮寒庭幽境,冥冥長夜,未見其有生意,良可惜也。
  問:亦脊人當夏秋之時,嗣續未立,則如之何?
  曰:固有不獲已,於秋冬之時,方有嗣息,然亦貴自撙節,念念以景迫桑榆為懼,免政放肆而無忌憚。
  問:四時後猶餘年歲,屬之春乎冬乎?
  曰:道書云,卦數已滿,精神有限,惟安穀氣而生,但名者壽。六十五後,至于瞑目之際,無非窮冬臘盡之時。若此生中恣忿縱欲,曲昧道理,則精神魂魄意五者,皆歸于陰,受諸苦報,未能托胎更生人間。譬如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