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草木,雖以臘盡春回,而斬無生意。若此生中忿懲欲窒,天理不昧,則精神魂魄意五者,俱在陽光之中,生意盎然,身謝之後,隨其福業,或生天上,或生人間,恰如臘盡而春即回也。
  或問曰:今有學者久別父母,求仕於千里之外,自以立身揚名顯親藉口,果可謂之孝乎?
  答曰:唐陽城為國子司業,一旦引諸生告之曰:學者所以學為忠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還養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觀前輩此等教法,誠可為準的。由是觀之,但知仕宦不顧父母之養者,烏得謂之孝道。
  或問:如何謂之三界保舉?
  答曰: 學者常以忠孝二字貼在額頭上,要念不妄動,身一不妄為,言不妄發,律己須索嚴正,待人卻合寬厚,所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積日久久間,則上品中品下品的人,便自然心悅誠服。語言之間,不待思惟,說出來便相信了。詰其根源,只是就誠字上做出。世人.三等既相信,天地鬼神亦相與矣,何患不成仙也。因告之曰,學道之士,若行得三十分工夫時,天心方印可,行法則法有靈驗,辦道則道有成就。第一要踐履十分端正,第二要守道十分靜工,第三要臨事十分誠敬,無有不應。若無此三者,縱是參到天涯海角,見了無數宗師,只恐虛老歲月。又曰:胸中不可無明鏡一面,以其能洞照事理,云為不昧。又不可無利劍一張,以其見事能斷制,無復狐疑猶豫之情。又不可無官稱一枝,以其知輕識重,不差分毫。具此三物,方可保其學至聖賢神仙地位也。
  或問:淨明之道,尚神奇變化否?
  答曰:大道無名無形無情,所以曰平常心是道。又曰:萬般祥瑞不如無,平常安穩卻合道。學者但當行持,能淨能明,能忠能孝,久久至於真淨真明,真忠真孝,感格霄穹,自有成就,成變化,行鬼神,雖舉意皆如然,而終不失正念,其道莫大焉。世俗所謂神怪之事,實非所尚也。
  或問:罪福因果之事有之乎?
  答曰:未須廣引仙經佛教,但以儒書言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 善之家必有餘殃。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即此便是罪福因果。所以先儒有云:天地間只是一箇此感彼應。又曰:逼塞虛空,無非此理,如此則感應之道昭昭矣。大凡人作善者,譬如下五穀種子,分明是春種秋收。作惡者,譬如彎弓入陣,决定有報箭來。但上品之士决不肯犯,中根之人喫拳後,方省記打拳時。愚暗者全然不省。
  問:亦有作善作惡無報者乎?
  曰:果熟然後蒂落,未熟時勿訝其不落也。前賢詩云: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公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或問:許吳十二真君,向來修仙道,皆是出家高士否?
  答曰:謹按仙傳云,都仙許真君,少時剋意為學,博通經史,不求聞達,鄉黨化其孝友,交遊服其德義。郡舉孝廉不就,晉朝屢加禮命,乃以太康元年起為蜀郡旌陽縣令。吳君仕吳為西安縣令今分寧是也。天性至孝。陳君、周君皆世族儒生。甘君乃草澤布衣。施君初為鄉壯士,弓劍絕倫。彭君舉孝廉,仕晉累遷尚書左丞。旴君、鍾離君、鍾離君皆都仙姊氏之子。黃君實都仙之婿,任青州從事。如上皆坐家脩行之士也。此外惟有曾君、時君,從少為黃冠上士,然皆慕孝道之教而成真焉。由是觀之,道由心悟,玄由密證。得其傳者,初不拘在家出家,但有志節,無不成就。何況日月二君,元傳淨明忠孝之道,不必廢人倫,外名教,絕俗離群。而吾師玉真先生遇都仙,亦以在俗之身焉。學者無間道俗,勉之勉之。
  或問:都仙真君既是太陽上帝化生,而於晉朝仕不顯融,止舉孝廉除縣令,何哉?
  答曰:大凡得道至人,皆神靈變化,隱顯莫測,不以官職崇卑為拘也。所以葛稚川《神仙傳》云:老子乃天之精魂,無世不出,如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黃帝時為廣成子,周文王時為守藏史,武王時遷柱下史之類。又如梓潼帝君,生周宣王時,為大夫張仲孝友是也。又如玄天上帝,出現宋朝,為狄招討馬前,曾現示龜蛇之形,則化身為將軍矣。又如純陽真君生唐時,不過一進士,道成之後,自稱前生乃九天御史。蓋諸聖賢往往皆如藏教中所云,道果已成,迴入塵勞,退位度生。豈凡夫所能測度哉。
  或問:玉真語録所載鐵柱之事,云是地之精華涌出。何以今古相傳圖畫,明明作役使鬼神,用工下手之狀?亦必有所據。
  答曰:世間此等事,說來煞有曲折,但須探造道妙,智周萬物,無所不通者,可與語此。按藏教中有云:譬如一種飲食現前,天人鬼畜四類,所見自是不同,謂各隨其福業故耳。天神見是酥酡妙饌,世人見是平日飲食,餓鬼享之為吞火食炭,禽獸食之則止充饑而無味。所以一切山林屋舍,舟船車轝等,彼四類見之種種各別。又云:恒河中水,人見則分明是波浪,業重之鬼見之顛倒,以為煙焰矣。又舊記雷書有三種鬼囚,皆是凡夫所犯,歿後料揀罪狀,當入此數。一是輓運雨澤,謂運水逆升虛空,助龍行雨。二者摙汲溟波,俗謂之推潮鬼。三者伐薪煮泉,諸處湯泉是也。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