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少博學,隱居不仕,有大名於天下。時帝聞其有道,徵為黃門侍郎,不就。不關世務,吐納不食。於漢靈帝光和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以真人之法付子。師與妻盧氏得道陽平山,白日飛昇。
  張魯
  系師張魯字公期漢書載字公旗,嗣師長子也。.好道,守真人之法。仕漢,歷典農校尉、安民中郎將、漢中南鄭二郡太守。後隱身學道,以符法治病,致米一斗,疾苦立愈。久之,積米鉅萬。魏王聞之,遣使統兵來討。弟子告師,師曰:慎勿為懼。遂同弟子登嶺而望,見兵馬四合,師以手版畫地成河,怒濤洶湧,下臨不測,兵不得度。使者復統水師至岸,師又以手版畫其河中,輒出一峰,高千餘丈,兵不能進。使者回,具述其事一云:建安中,曹操擅權,將不利於漢室,魯憤力不能討操,遂擁兵據守。後王建伯蜀,封魯為扶義公,正以此也。魏王遣使追謝,資印綬拜為梁益二州刺史、鎮南將軍,封聞中侯,食邑三萬戶。師固辭不受,謂使者曰:吾修道之士,世慕沖舉。今裂地之封,非所願也,請還印綬,無復再來。後修煉,白日乘龍昇天一云魯於太白南峰解化,葬在褒城縣南。後姜維屯軍蜀西山,與魯相見,在天霧中,良久失之。師有弟二人,長日衛,次日傀。衛歷招義將軍,好道,於嘉陵飛昇。傀歷南郡太守,棄官學道,久之,白日飛昇。
  張滋
  張滋《漢書》名富字元微,系師長子也。辟丞相緣,給事黃門侍郎,歷漢中太守,封昌亭侯。久之,得道尸解而去。四弟,曰永,日盛,日溢,曰巨。永字齡宗,歷奉車都尉議郎,封樓亭侯,得道尸解。盛字元宗,歷奉車都尉、散騎侍郎,封都亭侯。嘗喟然歎曰:吾先世教法,常以長子傳授,而諸兄皆不娶,可使至此遂無傳乎?西晉永嘉中,夜望大江之束有瑞氣徹天,謂其妻曰:是可成吾丹矣。乃棄官南遊,至鄱陽郡望之,曰:近矣。即山行五日,至一處山嶺,秀麗登無,喜曰:吾得之矣。山頂有真人丹穴井鼇存焉,乃昔日煉丹修養之地,遂就其井穴左右結廬。居一年,盧氏來尋之,遂與同居此山,得一子一云盧氏攙一子自蜀來,處之山下,居九年,丹成,一日尸解而去,人呼其為龍虎。子孫多居山之束北。溢字立宗,仕歷牙門.將軍、駙馬都尉、討寇將軍、漢中南鄭太守、聞中侯。久之,得道尸解。巨字儒宗,仕歷侍御史、安南正參義陽太守。久之,得道尸解。一云第四弟盛,第五弟溢,第六弟巨,第七弟夢得字文宗,歷諫議大夫。宗正得道尸解。今臨貿白霞觀有大寵山。寵山,世傳天師四代孫煉丹得道處。宋朝陶弼有詩云,羽客朝元地,遺壇古樹中。煉成丹寵在,騎去鶴巢空。印篆從天賜,符書與道通。當時真一氣,松桂夜來風。
  張昭成
  張昭成字道融,盛之長子也。學道不懈,每端坐室中,出神數百里外,能馴虎豹。年一百十九歲卒,而尸溫溫如生。既葬,塚上生菌數千。一日,居人見鶴穿墓而出,有彩雲盛之。後開墓視之,唯冠履在焉。一云晉初得道,至成帝咸康年中仙去。
  張椒
  張椒字德馨,道融長子也。得真人治鬼之法,以真人所授諸階祕錄傳度世人。晉帝累徵不起。得道,百餘歲,告別門弟子,道然而化。
  張仲回
  張仲回字德昌,德馨之長子也。傳授父法,能辟穀,日行數百里。後入蜀山不歸,不知所終。
  張迥
  張迥字彥超,德昌之長子也。幼年得道,美丰姿,善裁鑒,日列真人諸階品錄,於爭室中嚴奉,六時香火,終身無息。治病驅邪,無不安愈,世人仰之。年九十而卒一云齊太祖召赴闕。
  張符
  張符字德信,彥超之長子。好道,傳守真人之法,年九十二歲而卒。
  張子祥
  張子祥字鱗伯,德信之長子。博覽諸經,究探今古。襲儒衣冠,仕隋,歷洛陽尉。未幾棄官,與妻子退隱龍虎山一云嘗自歎曰:隋雖混一海內,亂將不久。遂羅,不復仕。從學者數百人,志在修養,顏容益少,常若二十歲人。能吐腹中丹,置掌中骯弄,或夜投器中,光芒穿屋,乃復吞之。久之得道,,年一百二歲一云百二十歲而卒。舉棺甚輕,葬之夕,墓忽有穴。其塚開,視所存,唯衣服爾。
  張通
  張通一云下字犯宋朝口諱字仲達,鱗伯之長子。傳守真人之法,常閉戶不出四十年,妻子非時不見。久之得道,年九十七歲而卒。經數月入棺,尸竟不壤。通高順皆犯祖名,未詳其故。
  張仲常
  張仲常字德潤,仲達之長子。通覽儒書,亦有神異。唐高宗召至闕,潛歸,歎曰:吾幾落世網。學道於家,傳守真人之法,能分形變化,嘗推甕於室中,與妻茹葷飲酒,夜醉於甕傍,吐其中,經日不壞。年九十八歲卒。一云日埋甕於室中,對妻子茹葷飲酒,夜發甕,皆在甕中,經日不壤。
  張光
  張光字德昭,德潤之長子,少傳授真人之法,久之棄妻,與次子悟入山修行二十餘載,乃出見其妻,又同處五年。後終於家,年一百二歲。而悟亦能辟穀。
  張慈正
  張慈正字子明,德昭之長子。博學群書,最精於易,從學者百餘人。久之,學道隱山,與妻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