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十。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鄭康成云: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以五行黑通於萬物,故臧五;大衍又臧一,故用四十九。姚信#2、董遇云: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畫#3之數,故臧而用四十九也。顧懼云:立此五十數以數神,神雖非數,因數而顯,故虛其一數,以明不可言之義也。今詳諸家所釋,義有多端,雖各執其說,而理則未允。敢試論之:韓氏《注》以虛一為太極,則未詳其所出之宗也。何者?夫太極生兩儀,兩儀既分,天始生一,肇其有數也。而後生四象五行之數,合而為五十有五,此乃天地之極數也。今若以太極為虛一之數,則是大衍當用五十有四也。不然,則餘五之數,元所設耳。況乎大衍衍天地之數也,則明乎後天地之數矣。大衍既後天地之數,則太極不可配,虛其一之位也明矣。又元不可以元明,必因於有,是則以太極為元之稱。且太極者,元黑混而為一之時也。其黑已兆,非元之謂,則韓氏之《注》,義亦迂矣。或曰:韓氏之《注》,承輔嗣之旨。且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斐然議之,元乃不.可乎?答曰:此必韓氏之寓言,非輔嗣之意也。且若愚以胸臆論之,是謂狂簡。今質以聖人辭,且《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既言有,則非元之謂也。不其然乎?至于京、荀、馬、鄭眾賢之論,皆採摭天地名數,強配其義#4。□□□且若以天地之名數,強加配偶,則靡所不可#5。□然而天地之數,生成相因,理如貫珠,不可駢贅而設也。雖能強立其義,推而究之,則於所由之宗不會矣。試論於末篇。
  論下
  天地之數十有五,居其內而外斡;五行之數四十也,今止用其四十九者,何也?蓋由天五為變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元定象。又天一居尊而不動,以用天德也.。天德,九也。天一者,象之始也,有生之宗也,為造化之主,故居尊而不動也。惟天三、地二、地四之數,合而成九陽之數也。天三則乾之三畫,地二、地四則坤之六畫也。地道元成而代有終,陽得兼陰之義也。故乾之三兼坤之六,成陽之九,斡運五行成數,而通變化也,所以搽曹之義以象其數也。或問日:《易》云《坤》元用六,今則乾三兼之,是坤之六元用乎?答日:非也,在其中矣。此蓋《易》舉其多數而言之也。數六是少數,舉其多則少可知矣。是知陽進而《乾》元用九,陽退則《坤》元用六也。亦.由當期之日,惟合老陰、老陽之數,其少陰、少陽之數,則在其中。舉多兼少,《易》義皆然矣。
  少陽第十七
  少陰第十八
  老陽第十九
  老陰第二十
  七八九六合數第二十一
  且夫七、八、九、六之數,以四位合而數之,故老陽四九則三十六也,少陽四七則二十八也,老陰四六則二十四也,少陰四八則三十二也。
  乾畫三位第二十二
  坤畫三位第二十三
  乾畫,奇也。坤畫,偶也。且乾、坤之位分,則奇偶之位#6列,則#7陰陽之位序矣。
  陽中陰第二十四
  陰中陽第二十五
  乾獨陽第二十六
  坤獨陰第二十七
  《經》日一陰一陽之謂道。韓氏《註》云:道者,元之稱,元不通也,元不由也。況之日道,寂然元體,不可為象,必有之用極,而元之功顯,故至于神元方,而《易》元體,而道可見矣。故窮變以盡神,因神而明道,陰陽雖殊,元一以待之。在陰為元陰,陰以之生,在陽為元陽,陽以之成,故日一陰一陽也。又孔氏云一謂元陰元陽,乃謂之道也。觀其注疏之家,祖述元以為義,不釋其道之妙用也。且道元形,亦必陳乎宗旨。《易》稱一陰一陽之謂道,必垂一陰一陽之義耳。略試論之:且夫一陰一陽者,獨陰、獨陽之謂也。獨陰、獨陽且不能生物,必俟一陰一陽合,然後運其妙用,而成變化;四象因之而有,萬物由之而生,故日元不由之謂道也。若夫獨陰、獨陽者,天地所稟。天獨陽,地獨陰。至于五行之物,則各含一陰一陽之黑而生也。所以天一與地六合而生水,地二與天七合而生火,天三與地八合而生木,地四與天九合而生金,天五與地十合而生土,此則五行之質,各稟一陰一陽之黑耳。至于動物、植物,又合五行之黑而生也。今欲明其義,故先布天地獨陰、獨陽之體,次列五行含二黑之象,末陳人稟五行之質也。
  離為火二十八
  坎為水第二十九
  震為木第三十
  兌為金第三十一
  天五合地十為土第三十二
  土,元象也,分王四季。地,則積陰之黑;黑稟獨陰,不能生物也。暨天五與地十合而生土,成其形質,附地而載,是為五行之一也。故《疏》云:土者,是地中之別耳。所以地則稱乎獨陰,土則稟乎二黑也。
  人稟五行第三十三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然則三才之道,上、中、下之位;三才之用舍五行,則斯須元以濟矣。至于人之生也,外濟五行之利,內具五行之性。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木性仁,火性禮,土性信,金性義,水性智,是